爱电竞

俄军滑翔弹频袭乌后方,射程突破200公里,成本仅为导弹四分之一,防空难以有效拦截

俄军滑翔弹频袭乌后方,射程突破200公里,成本仅为导弹四分之一,防空难以有效拦截

十月的波尔塔瓦州季卡尼卡突然传来爆炸声,一块安静的内陆地带变得不再平常。这里过去只会遇到远程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这次却落下了配备滑翔套件的新型航空炸弹。

当地居民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东西降临头顶,就已经看到烟尘在天上升腾。这种制导航空炸弹被称作KAB,是俄军从战斗机高空投放、依靠空气动力慢慢滑向目标的武器。从2022年开始,它们主要打击前线阵地,到现在已经伸手进了乌克兰物流中心和后方城市。

技术升级让这些家伙越来越能“飞”,最初只能飘个五十公里,现在七八十都算起步。更夸张的是,有些型号像UMPB-5改进版,最大距离能跑到九十五公里。据说在2025年7月24日那场哈尔科夫市袭击里,两枚就是苏-34攻击战斗机从一百公里外丢下来的。

分析残骸发现是UMPB-5,比之前版本壳子厚重得多,一颗就有二百五十公斤。有喷气发动机、有油箱,不光能用飞机扔,还能直接装在火箭发射器上往外甩。这种灵活性,说实话,对乌克兰来说麻烦大了不少。

到了今年秋天,大规模联合攻击接连发生。比如波尔塔瓦州,本身离俄罗斯边境超过两百公里,以前觉得安全区,现在也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在一次轰炸中,据说新型制导模块UMPK批量生产上线,“雷霆-1”“雷霆-2”系列都可以搭载这个玩意儿,把射程推到两百公里——理论上,从俄罗斯边境起飞就够着基辅首都了。

数据看起来挺吓人:总统泽连斯基透露,今年七月份每天平均投放一百六十枚滑翔炸弹,是去年春天八倍。而且这种装备造价便宜——一枚配UMPK系统的大概二十五万美元,而巡航导弹要一百万美元左右。关键是库存还有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普通航空炸弹,可以无限改装继续用。“物美价廉”这词,在战争领域听起来真不是啥好事,但现实就是这样无奈。

伤亡数字摆在那里。今年二月初,波尔塔瓦市住宅楼遭遇导弹袭击时死亡十四人,其中包括两个孩子,还有十七名受伤者(四名儿童)。而最近几轮联合攻击,比如扎波罗热地区,仅一个夜晚就遭受至少八枚导弹和二十架无人机猛攻,两名平民死于非命,还有二十三个人受伤,包括六个小孩。能源基础设施经常被点名,被毁坏之后影响的不只是灯火通明,更关系整个冬季生活质量。

对付这些滑翔炸弹并不容易。不像传统导弹那么大,也没有明显热信号;速度每小时四五百公里,看似不快,却很难抓住它们行踪。有一次敖德萨附近的拦截行动成功把KAB打下来,但整体成功率并不好看。如果说以前还能拼运气,现在面对数量暴增、防守压力直线上涨,只能咬牙坚持,没有什么神奇办法可选。

现场目击者讲过,有次轰鸣响彻季卡尼卡附近,其实原本瞄准的是南侧主城区,不过最后偏离目标砸在郊区。这也暴露出一种缺陷:精度低,很可能误伤城市里的平民。一边是不断提升射程、改良技术,一边还是避免不了失控风险,这让局势更加复杂,每个人心里都悬着根弦,不知道下一颗到底会掉在哪里。

目前来看俄军主力还是UMPK,就是所谓“通用滑翔与修正模块”。当初亮相时只跟FAB-500 M-62那款五百公斤级高爆搭配使用,如今各种尺寸的旧式航空炸药全给适配了一遍。“万金油”的意思大家懂吧?什么炮仗都加上一套模组,然后就成了长途奔袭的新利器,让防守端疲于奔命,没有太多喘息空间可言。

至于UMPB D-30SN这种型号,则是在去年三月份第一次进入战场,用的是折叠翼统一模组,还挂载尾部单元以及Kometa-M抗干扰接收器。据圈内消息,这套抗干扰能力据称比老款强三百倍。当然具体效果没人敢保证,但看实际应用范围扩展倒是真的广泛起来了,各种花样层出不穷,让敌我双方不断调整策略,你追我赶一点不停歇。

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实不是某个型号或参数,而是整体使用频率急剧拉高。从去年每个月两三百发,到今年夏天一天就是一百六十发,这节奏基本翻番增长。随着最大射程逼近两百公里,那些原本躲避冲突的后方城市也逐渐纳入危险名单,包括距离俄罗斯边界同样约两百分之遥的基辅等地,都变得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已然成为常态状态,无论是谁都会感受到压力山大这一点变化不会骗人,说出来谁都是皱眉头没法松口气笑出来,因为真实世界永远比新闻标题冷酷很多倍——这也是体育迷或者新闻粉丝最怕见到的一幕吧?

战争拖延到了第四年,新装备、新打法持续涌现;但归根结底承受苦难最多还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家,不管是哪国哪城哪族群,只要沾上冲突,全都是无辜陪葬品。如果哪个晚上能源设施又被破坏,又是一片漆黑,又有人流泪,那画面真的谁也开心不起来,每条消息背后的焦虑情绪肉眼可见,多数时候只能自求多福,再怎么盼望和平,总归需要更多耐心和勇气去等待那个转折点出现才行。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