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到央视那个篮球视频连线,看完真是,我这手机差点没拿稳,手都在抖。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不是,我真想问问,现在的小孩儿都这么随心所欲了?对着全国观众、对着央视的主持人,能把“吃饭睡觉打游戏”这种话脱口而出,这心理素质是真强大还是真没数?
当时于嘉老师问得多认真啊,就差把“对比赛有什么准备”这几个字刻脑门儿上了,结果呢,杨瀚森那边直接来了句什么“旧金山的手抓饭很不错”。哎哟喂,我当时就愣住了,这是在说球还是在点评美食节目?合着您这趟美国之行,是去体验异域风情,顺便享受一下生活去了?听得我隔着屏幕都替于嘉老师尴尬,那问题抛过去,就跟石沉大海似的,一点儿水花都没有。
我记得当初选秀前,国内多少球迷对他寄予厚望啊,多少人觉得中国篮球的希望又来了,甚至不少专业人士都看好他能冲击一轮秀前部的顺位。结果就因为这么一出,多少人心里拔凉拔凉的。这哪儿是去拼搏,这简直就是去度假了,还顺带手给大伙儿描述了一下“美女相伴,吃遍漂亮国美食”的“神仙日子”。听着是挺美的,可这梦,是做给他自己的,还是给我们这些球迷看的啊?
这种事情一出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这不光是他个人的形象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把中国球员在NBA选秀市场上的形象给拉低了。以后那些NBA球探、管理层再看中国球员,会不会就带着有色眼镜了?会不会觉得我们这边出来的球员,都不够职业、不够拼?毕竟,占了一个这么好的签位预期,结果表现出这种心态,换谁心里能舒服?人家NBA可不是慈善机构,要的是即战力,是能拼命的斗士,不是来旅游的大少爷。
说句不客气的话,跟姚明那样的球员比起来,这差距简直是肉眼可见的天壤之别。姚明当年多努力啊,天赋异禀不说,那职业态度、情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就算职业生涯短暂,没有总冠军,可他在NBA赢得的尊重,那是一点一滴拼出来的。每次看姚明接受采访,不管多累多难,回答问题都是滴水不漏,充满智慧。杨瀚森现在还小,可以理解,但这种“人间清醒”的旅游心态,真的很难让人联想到“职业”这两个字。
之前都说他是“下一个周琦”,我当时还觉得这话有点刻薄。现在看来,哎,搞不好还真有点那么回事。天赋摆在那里,但如果心态跟不上,那再好的天赋也只是摆设。周琦当年在NBA的经历,已经让球迷们够郁闷的了,现在又来一个,这心里是真承受不住。难道我们中国男篮真的就出不了一个能稳定立足NBA的球员了吗?易建联都已经那样努力了,都没能站稳脚跟。
回过头来想想,这种事情其实也不是孤例。咱们很多运动员,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太一帆风顺了,或者说,被保护得太好了。没有经历过那种真正的摸爬滚打,没有体会到为了一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去付出的那种劲儿。结果就是,一到了更大的舞台,面对更残酷的竞争,心态就崩了,或者说,压根儿就没崩,直接放飞自我了。这跟天赋无关,跟实力也关系不大,纯粹就是心态问题。
我不是说运动员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能休息不能娱乐。可那也得看时机,看场合,看你肩上扛着的是什么。尤其是在这种关键的连线中,代表的不仅仅是你个人,还有你背后的队伍、国家、以及无数支持你的球迷。这种时候,说出这种话,是真的把这些都抛在脑后了。难道他真的不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吗?还是说,他根本就没在意这些?
现在我就想问问,他这波操作下来,到底图个啥?是想表示自己心大,不拘小节?还是想告诉大家,他对NBA不感兴趣,去那里就是玩儿的?这后果,他有没有想过,对中国篮球,对其他努力拼搏的年轻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声明:文章里90%以上都是原创,剩下的部分借助AI查资料和验证信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夹杂低俗或负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