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觉得最近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什么“局势紧张”、“冲突升级”?这回可不是说说而已,我昨天刷到乌克兰那边武装部发的消息,说他们把别尔江斯克的燃料基地给炸了,注意啊,是“均遭袭击”。这还没完,俄罗斯那边也承认了,奥伦堡的基地同样挨了打。我看到这消息,直接就坐不住了,心想,这又是搞什么幺蛾子?真就没个消停的时候吗。
我赶紧查了查,这别尔江斯克,那可是个重要港口,俄罗斯在那边部署了不少后勤补给。你一个港口城市的燃料基地,那是补给线上的大动脉啊。路透社那天就报道了,乌克兰总参谋部自己都发声明说,这次袭击“非常成功”,目标就是俄罗斯的燃料储存设施,还说他们用了高精度武器。这意思就是,不是随便扔的,是瞄准了去的。我当时就琢磨,这是不是想切断俄罗斯那边的补给,逼着他们往前线补给的时候更困难?毕竟,打仗就是打消耗,尤其燃料这种东西,真没了,坦克飞机都得趴窝。
再说奥伦堡,这地方离前线可不近,它在俄罗斯腹地,属于乌拉尔联邦区。俄罗斯国防部倒是没具体说奥伦堡哪个基地被袭击,但承认了确实有“不明飞行物”越境。你看,这措辞,就很有意思。不明飞行物,是无人机还是别的啥?乌克兰媒体也有跟进,说这次袭击是由“远程无人机”执行的,而且目标是奥伦堡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我看到这里就有点咂摸出味道了,别尔江斯克靠近前线,可能是战术打击;奥伦堡在后方,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战略骚扰,甚至说是威慑了。这已经不是在战场上你来我往了,这是在把战火往对方家里烧啊。
你得知道,这两年,乌克兰获得的远程打击能力,特别是无人机技术,进步不是一点半点。他们自己生产的“海王星”反舰导弹,当年就把俄罗斯的“莫斯科”号巡洋舰给送海里去了。还有各种改进型无人机,射程越来越远,精度也越来越高。美国那边,虽然嘴上说不鼓励乌克兰打击俄罗斯本土,但实际上给的武器,比如“海马斯”,射程也挺远。虽然西方国家援助的武器都有使用限制,但乌克兰自己研发的无人机,那可就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了。彭博社前段时间就分析说,乌克兰现在越来越依赖无人机来执行纵深打击任务,这说明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成本相对较低、但效果显著的攻击方式。
我当时就想,这事儿的逻辑链条挺清晰的。乌克兰前线胶着,光靠地面反攻太难了,那就得想办法削弱对手的后勤保障,制造混乱。别尔江斯克是补给线,打击那儿是战术。奥伦堡呢,那就更深层了,不仅是物资储存,可能还有战略意义。这种“你打我前线,我炸你后方”的模式,摆明了是想把战争的成本和风险,从前线士兵身上,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这不光是军事上的较量,也是心理上的博弈,看谁先顶不住。
去年我记得,俄罗斯那边贝尔哥罗德州就经常被无人机袭击,还有些油库被炸。当时我就觉得,这不就是一种不对称的消耗战吗?你投入大量资源去打正面,我就用小而精的手段去削弱你的大动脉。从贝尔哥罗德到奥伦堡,这纵深可不是一个概念。奥伦堡州长去年还抱怨说,他们的防空系统需要加强,结果看来,抱怨归抱怨,防御还是没跟上。
你看,这背后的趋势很明显,战争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前线和后方。以前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在是无人机一飞,可能就是几千万上亿的损失,而且造成的恐慌和心理压力,那也不是简单的数字能衡量的。这次袭击,就是想告诉对方:你以为安全的地方,也未必安全。这不光是燃料基地的问题,这是在挑战对方的心理防线。这种你来我往的升级,究竟会把局势推向一个什么样的地步?我是真的替他们捏把汗,也替那些无辜的人,想想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哪天就因为这种“升级”被彻底改变了。
现在就想知道,俄罗斯会怎么反击?是继续加大前线火力,还是也找个什么地方“回敬”一下?这拳头出去,回来的肯定不会是鲜花和掌声。你觉得呢,这火头是不是越烧越旺了?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