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省省长联名求撤中国电动车关税,市场逼停政治姿态
10月,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等省长联名致函渥太华,指向同一件事:撤回对中国电动车的附加关税。Council of the Federation的沟通纪要提到成本飙升、农区压力和供应链紊乱是信件核心。
联名信用词很直:“撤销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附加关税”。原因不难懂:对华出口的油菜籽、木材受边境措施与税负上调挤压,草原省收入端先受伤。美国并未提供补偿工具,地方政府算了笔“现实账”。
渥太华去年跟随华盛顿启动100% surtax,更多是政治姿态。市场却迅速反应。CBSA进口量不大,但价格预期被抬高,经销商库存策略变形,消费者观望期拉长,产业链现金流卡顿。
北京的回应偏“技术性”:检疫、配额与税负组合拳,精准击中对加出口的命门。加拿大财政部与Global Affairs Canada近期向省府释放“评估选项”的口风,外长弗里兰据称已安排对华沟通窗口,争取止损空间。
风声也传到布鲁塞尔。德法车企不愿再做“陪跑”,欧委会对华电动车税案迟未落槌,企业游说强调“以竞争替代壁垒”。中加若迈出对等撤回一步,示范效应会向欧盟和亚太扩散:拿市场说话,比抱口号更有用。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主推制造业回流,但北美供应链早已跨境嵌合。再加码关税,只会把盟友推向“算账派”。金砖的本币结算、东盟的产业协作,让“去中心化”的贸易网络更密,想硬脱钩,代价在账本上即时呈现。
渥太华的选项不多:对等撤销、分阶段回退,或以技术准入与安全标准替代关税。省府要确定性,企业要可预期成本,农区要能出货。这些诉求,和地缘偏好无关,只和利润表有关。
你所在的国家,关税与产业的取舍怎么摆?本地汽车、农产品、原材料有何直观变化?欢迎用你手里的账本和一线体感,补上这张全球版图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