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世界在法西斯的钢丝上摇摇欲坠。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会上扔下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如果中国倒下,英俄也将不保。”
这话听着太玄乎了。西方媒体都觉得,这不过是场面话。给那个在泥潭里死扛的东方国家,打打气,鼓鼓劲,仅此而已。
但他们都想错了。罗斯福可不是什么诗人,他是个把地球当棋盘下的人。他眼里看到的,不是中国战场的狼狈,而是棋盘上最要命的那颗棋子。
这颗子一旦没了,满盘皆输。他那句听着像吹牛的预言,其实是对整个二战,最冷静、最毒辣的战略推演。
那只动不了的爪子
时间回到1941年,全世界都快窒息了。莫斯科城外,德军坦克的履带印子,几乎就要压到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上。希特勒兴奋地拍电报给东京,催着日本赶紧从东边捅一刀,把苏联拦腰撕开。
日本的关东军早就口水直流,随时能从东北扑出去。而苏联的远东,只有区区30万人,拿什么去挡这股钢铁洪流?斯大林急得睡不着觉,他知道,只要日本一动,苏联就得崩。
可怪就怪在,日本没动。为什么?因为它动不了。
中国战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日本陆军超过七成的主力,死死地吸在了自己的土地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51个师团,有整整35个,被钉死在了从华北到华南的泥潭里。
日本大本营做梦都想把这些精锐抽出来,可他们就是做不到。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把这头狮子的爪子,牢牢按在了地上。
斯大林心里清楚得很。他敢不敢把远东最后那点家当,全都调到莫斯科前线去,赌的就是日本动不了。他赌赢了。54万大军、5000门火炮、3300辆坦克,浩浩荡荡开往西线,成了压垮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是没有中国拖住那上百万日军,这些部队,一个都别想走。苏联元帅崔可夫后来一句话说穿了:“日本人之所以没打我们,是因为他们正忙着把中国淹死在血泊里。”
一条看不见的死亡锁链
罗斯福算的就是这笔账。一笔关乎整个地球命运的账。他看到了一条别人看不到的锁链,而中国,就是第一个环。
这个环要是断了,多米诺骨牌就会哗啦啦地倒下去。
第一张牌,苏联。中国一垮,日本陆军立刻北上,苏联两面挨打,莫斯科根本守不住。东线一崩,整个欧洲都是纳粹的天下。
第二张牌,印度。日军能瞬间从中国南部抽兵,轻松打穿缅甸。英国在印度那点军队,就是个笑话。印度一丢,大英帝国在东方的底裤就没了。
第三张牌,澳洲。太平洋上没了中国的牵制,日本海军可以横着走。当时整个澳大利亚才700万人,拿头去挡日本陆军?新西兰、澳大利亚,都得完蛋。
最后一张,最致命的一张牌:中东。罗斯福推演过最可怕的场景:日本舰队从印度洋一路向西,德国装甲师从北非浩荡向东。两股法西斯在波斯湾胜利会师。
到那时候,英国的石油运不出来,苏联的南翼被彻底废掉。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就彻底没得玩了。
这就是罗斯福看到的连锁反应。中国,就是那根拴住日本这条疯狗的链子。链子一断,这条狗就会咬死全场。
数字不会说谎
西方的镜头,总爱对准诺曼底的海滩。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场被严重低估的战争。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从1937年到1945年,整整八年。中国战场上,大小战斗近20万次。这是什么概念?平均每天交火50次,八年没停过。日本天皇在日记里都忍不住哀叹:“帝国百万雄狮,受制于中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高达69%的兵力,都被部署在中国。美军在太平洋打得血流成河,硫磺岛、冲绳岛,一寸土地一寸血。可他们正面硬刚的日军师团,也不过十几个。而中国,独自面对着35个。
这份战绩背后,是无法想象的代价。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平均下来,每天有两万同胞倒下。这不是在“拖时间”,这是在用整整一代人的命,硬生生把日本的战争机器给打残了。
罗斯福看得比谁都清楚。他算得很精明:中国每多拖住一个日本师团,太平洋上就能少死几千个美国大兵。这笔买卖,太值了。
从看戏到下场
其实,罗斯福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帮忙。1931年日本占东北,美国搞了个“不承认主义”。说白了,就是动动嘴皮子。1937年卢沟桥事变,美国官方态度是“中立”。不掺和,不干预。罗斯福那时候正忙着国内的经济烂摊子,实在没空管亚洲那点事。
转折点是1940年。日德意三国,签了同盟条约。罗斯福这下彻底看明白了,日本的野心,根本不是中国那几块地。它要吞下整个亚洲,然后染指太平洋,最终威胁到美国西海岸。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地缘政治,就这么简单粗暴。
1941年,罗斯福顶住国内的巨大压力,把中国纳入了《租借法案》。钱不多,但就像给一个快断气的人,硬塞了一口氧气。后来陆路被切断,美国飞行员就开着飞机,玩命地飞越喜马拉雅山,开辟“驼峰航线”。一千多名美国飞行员,长眠于此。他们的飞机残骸,散落在雪山上,被当地人称为“铝谷”。
援助虽然有限,但信号极其重要:中国,没有被世界抛弃。罗斯福的态度,已经从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变成了亲自下场的玩家。他需要用中国的抵抗去说服国会,告诉那些不想打仗的美国人:今天不帮中国,明天战火就会烧到我们自己家门口。
结语
1943年,开罗会议。罗斯福力排众议,坚持让蒋介石和他、丘吉尔平起平坐。承认中国是“四强之一”。丘吉尔打心底里瞧不上,罗斯福当场怼了回去:“中国对打败日本的贡献,就像苏联对打败德国的贡献一样,毫无疑问。”
这句话,就是对那场战争最好的注脚。二战的胜利,不只是飞机坦克的胜利。也是靠一群“没有重炮也不肯撤退”的人,用最原始的血肉之躯,给扛下来的。
罗斯福之所以敢断言“若中国战败,英俄也将灭亡”,不是他高看了中国,而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正是这个看似孱弱的东方国家,用最惨烈的牺牲,为整个世界,筑起了一道救命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