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特朗普猛施重拳!十月起美国药品关税翻倍,欧洲制药企业陷危机

当天,9 月 25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宣布,

从10月1日开始,美国打算对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品加征100%的关税。

除了对品牌或专利药品加征100%的关税之外,美国还准备对所有橱柜、

浴室洗脸台及“相关产品” 加征50%的关税,软垫家具则征收30%的关税。

进口“重型(大型!)卡车”将被征收25%的关税,所有相关政策都在10月1日同步开始执行。

关于美国产品的药品进口,政策规定是怎样的?

特朗普解释说,之所以对厨房柜、浴室材料以及家具加征关税,是因为“其他外部国家大规模把这些产品‘涌进’美国”,他觉得这种“洪水”般的进口方式不太公平。

他说,出于国家安全和其他一些考虑,非得保护美国的制造流程。

至于加征品牌药品关税的原因,他也没详细交代过。

政策说明,那些“正在美国建造制药厂” (比如“已经动工”或者“在建设中”)的企业,可以享受免除待遇。

不过,没说清楚这个关税是不是会累加到之前对美国各个贸易伙伴征收的国家关税上。

美国药品进口量挺多的,根据经济复杂性观察站(OEC)2023 年的数据,药品(包含包装药品、疫苗、毒素和培养物、激素)大概占美国进口总额的 5.6%,价值大概在 1580 亿美元左右。

拆开来看,当年美国进口价值 864 亿美元的包装药品,主要的供应国表现出比较集中的趋势。

爱尔兰占了14.2%,对应的金额是123亿美元;瑞士占了14%,金额则是121亿美元。

德国占了13.4%,金额是116亿美元;印度占了10.6%,对应92亿美元。同时,从意大利、丹麦、英国等国家也有进口。

在疫苗、血液制品、抗血清、毒素以及培养物这些方面,

美国在 2023 年的进口总额达到了 651 亿美元,而爱尔兰(占 23.2%,151 亿美元)和德国(占 20.9%,136 亿美元)依然是主要的两大来源国家。

亚欧地区的制药企业股价纷纷走低,整体呈现下跌趋势。

关税政策一公布,全球医药市场马上有了反应,亚欧的药企股价大多都掉头走低。

欧洲市场这块,作为美国药品主要供应地区的哪些药企,受影响挺明显的,股价纷纷受到牵连。

瑞士的龙沙、诺华和罗氏这几家公司,政策一出来的那个周五早盘,大概都跌了大约1.2%左右。

德国的制药企业默克股价跌了1.1%,拜耳则下跌了1.5%,这两家公司市值一天里面总共缩水超过了10亿欧元。

亚洲市场也受到压力,日本住友制药收盘下跌了3.5%,大冢控股掉了2.9%,第一三共也下降了2%,不过武田制药只有0.1%的小幅下跌,盐野义制药则逆势上涨了1%。

印度主要医药板块指数跌了2%,20家上市制药公司的股价都走低,虽然印度药企主要做仿制药(不在新关税范围内),但行业巨头太阳制药的股价仍然下跌了3%。

大洋洲市场也受到影响,澳大利亚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CSL的股价跌到了六年来的最低点,收盘比前一交易日下挫1.9%,创下了自2019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行业反应出现分歧,各领域的表现差异明显。

对于高额关税,制药行业的反应各不相同,外资和本土企业都在应对着各种困难。

一些国外公司试图在美国重新布局,以规避影响,日本金融服务巨头瑞穗证券的医疗保健股票专家贾里德·霍尔兹提到,

目前,主要的药企都在美国开设了生产基地,几乎每一家都宣布会增加与本地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投资,未来还可能通过在美国建厂来争取关税豁免。

印度药企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印度药品出口促进委员会主席纳米特·乔希提到,

印度药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简单仿制药方面,而且大部分规模较大的印度公司已经在美国设有生产或重新包装的部门。

他们还在试图推进其他收购,所以关税“估计不会直接影响印度的出口”。

加上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对印度其他行业征收的50%关税,印度的制药企业还是得承受额外的成本压力。

美国本土的制药行业担心投资会减少,

美国药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高级副总裁亚历克斯·施莱弗说,主要是因为特朗普之前推出的支持增长的税收和监管措施,

PhRMA旗下的公司已经宣布了数千亿美元的美国新投资,但关税恐怕会威胁到这些计划的实施。

每一美元用在关税上,都不能用来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或者未来的疗法和治疗方案的研究。

他指出,药品一般不受关税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成本增加和出现短缺的情况。

德国研究型制药企业协会的反应看起来挺直率的,主席施图特尔直言,高关税会严重搞乱国际供应链。

药品制造成本上涨,已经让一些制药企业的投资受到了影响,长远来看,可能会拖慢新药的研发进展。

他们国家非常坚决地反对。

美国的关税措施激起了主要药品供应国的强烈不满。

德国的制药行业和药剂师团体联手表达了他们的立场,德国研究型制药企业协会也明确指出,

这个决定和之前美欧之间规定关税最高15%的贸易安排不太一回事,要是真推行下来,可能会给德国和欧洲的制药行业带来挺大打击。

德国药剂师协会联合会担心,要是美国市场那边出了问题,德国本土的药品生产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变得不划算,结果就可能影响到药品供应的稳妥性。

英国的制药公司也挺压力山大,伦敦和华盛顿还没谈拢药品税的事,英国出口到美国的药品就要加征100%的关税,算是直接面对这么个难题。

英国制药工业协会主席理查德•托本说,他已经把诉求递交给英国政府,盼望能通过双边协商来解决关税难题,免得行业遭遇“毁灭性打击”。

关税费用由企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根据美国医保数据,已经有不少保险公司开始通知,从十月起将提高进口处方药的报销起点。

一些常用进口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自负比例,将从20%涨到35%,这可得留意一下。

比如说,一个得长期吃瑞士某品牌降压药的患者,以前每个月花大概120美元在药上。

政策一推行,价格一下子飙升到 240 美元,自掏腰包的金额也从 24 美元涨到 84 美元,一个月的花费大约增加了快三倍。

再加上特朗普政府通过预算案削减的社保支出,人们的医疗负担明显变重了。

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关税成了导致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放缓的一大推手。

杜克大学和里士满联储、亚特兰大联储一块儿发布的《首席财务官调查》表明,

被访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们估摸着,今年公司大概三分之一的涨价,能归咎于关税这个因素。

关税和贸易政策这两块儿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成为首席财务官们心头最挂念的难题。

大部分受访者觉得,要是关税政策一直这样下去,美国可能会遇到经济增长减缓、就业市场疲软和通胀上扬同时出现的滞胀危险。

总结

特朗普政府对药品和类似产品采取的关税上调措施,引起了市场动荡、行业担忧以及国际上的反对声。

外国药企不得不重新规划全球战略,本土的药业公司担心研发资金会缩减,普通消费者则担忧药价会上涨,而美国经济也面临滞胀的隐忧。

虽然政策的实际效果还得看后续,不过大家对贸易保护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都达成共识,怎么在保护产业和遵循市场规律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依然是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金秋养生图鉴#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