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人民们,脚底下的大动静,这回是真的藏不住了!
每次堵在某个看不到头的立交桥上,怀疑人生的时候,你可能没想过,就在你车轮底下几十米深的地方,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地心历险记”正玩得热火朝天。
你以为重庆的魔幻,就只是爬坡上坎,轻轨穿楼?
格局小了不是。
这座城市的野心,早就跟它的火锅一样,沸腾到了地底下。
这不,轨道交通15、18、24、27号线,四条钢铁巨龙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出了“龙吟”,那动静,简直就是一封写给全重庆人的通告:准备好,你们的出行方式要被彻底颠覆了!
咱先聊聊那个最不讲道理的——15号线。
别拿你坐过的普通地铁去想象它,人家官方名叫“城轨快线”,最高时速直接给你干到140公里/小时!
你没听错,夭寿哦,14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波音737起飞速度也就200多公里,这玩意儿简直就是贴地飞行。
以后从曾家杀到两江影视城,全程给你摁在一小时之内。
过去你从大学城去趟欢乐谷,那得是提前一晚沐浴更衣、做好心理建设,跟出趟远门似的。
未来呢?
可能就是一盘毛肚刚烫好的工夫,你就从西边的书卷气里,瞬移到了东边的尖叫声中。
就在前几天,15号线二期的井口站到重光立交站,最后那根钢轨“咔嚓”一下焊上了,全线“轨通”!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接下来就是装机电、搞联调,给这条龙“点睛”了。
这条总长超过70公里的大家伙,把大学城、礼嘉智慧城、江北机场、复盛高铁站这些地方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简直就是城市级的主动脉。
当然,光快没用,还得全面。
一个城市要活络起来,不能只有主动脉,毛细血管也得通畅。
这时候,18号线北延伸段就来了,干的就是这种“通络活血”的细致活。
如果说15号线是高大年轻、浑身是劲的先锋官,那18号线就像个在老街巷里穿梭,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老师傅。
渝中半岛下半城,化龙桥、菜园坝、十八梯、小什字……这些地方,充满了最地道的老重庆味儿,却也长久以来是轨道交通的“灯下黑”。
地面上路窄车多,导航见了都摇头。
18号线北延伸段这11公里,就是要用8座地下车站,把这个遗憾给补上。
最近,黄沙溪站至大坪西站区间也悄悄地实现了“短轨通”,硬骨头又被啃下了一块。
等它好了,住大渡口、李家沱的朋友去解放碑,又多了一条道,再也不用千军万马都去挤那几座桥了。
这事儿吧,就像给一位风韵犹存的美人,补上了那颗最关键的牙,整个城市的交通面貌,一下子就舒展了。
快有了,细节也有了,那未来呢?
24号线一期直接把“重庆未来”四个字写在了脑门上。
就在前不久,这条线路的首座110千伏主变电所一次性送电成功,整个项目的大心脏开始起搏了。
为啥说它是未来?
因为它压根就没打算请司机!
重庆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就是那种你上车发现连驾驶室都没有的“幽灵列车”。
它连接的是鹿角北和广阳湾,背后是重庆东站和整个经开区。
这哪是修条地铁啊,这分明是在给未来的经济引擎提前铺设动力系统。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城市的发展也是一个道理,路得先修好,未来的凤凰才会飞过来筑巢。
最后出场的,必须是“巨无霸”27号线。
这家伙从西边的璧山,一口气杀到东边的巴南惠民,全长约56公里,把大学城、沙坪坝、大坪、南坪、茶园这些人口最密、最热闹的片区“一锅端”了。
它就像一个集大成者,把前面几条线的本事全学到手,既要速度,也要覆盖面。
在石桥铺这种骨灰级的堵点下面悄无声息地把换乘通道给挖通了,光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每一次这种节点贯通的消息传来,背后都是无数工程师和工人们在黑暗中创造的奇迹。
说真的,看着地图上这些线路一点点连起来,你会觉得这座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
地面上的高楼是它的骨骼,两江是它的血脉,而这些深入地下的轨道,就是它正在重塑的、更强大的神经网络。
当然,咱们也别光顾着激动,谁家楼下没听过半夜施工的交响乐?
谁没绕过那些逼仄的施工围挡?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咱们享受着它的便利,也得承受它发育期的阵痛。
所以啊,下次再堵车堵到心烦意乱时,不妨低头看看脚下。
就在那片黑暗里,有无数人正在为我们打造一个更快的重庆。
这盘大棋,下得是真带劲。
我就想问问,等这些线路全都通了,你最想坐哪条线,去哪儿吃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