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湛江人提起去广州,那真是一肚子 “长途苦水”—— 大巴摇 3 个多小时,遇上台风天还得半路折返,想跟大湾区接轨总差着 “一段路”。可现在不一样了,广湛、湛海两条高铁一串联,再加上湛江北站这个大枢纽,昔日的 “沿海末梢” 直接变身三大战略区的连接门户,这变化谁看了不眼前一亮?
先说这两条高铁的核心事儿。广湛高铁全长 401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预计 2025 年底就能通车,到时候广州到湛江不用 3 小时,1.5 小时就能直达;湛海高铁广东段 127 公里,总投资 402.1 亿元,2028 年通车后,从湛江北站出发,经雷州、徐闻到海安,再坐 1.5 小时轮渡就能接上海南环岛高铁。而湛江北站更不简单,6 台 12 线的站场规模,10.5 万平方米的站房,年旅客发送量能达 1500 万人次,还是广东第三个纳入全国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城市,这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
搁以前,湛江人去广州谈生意,得提前一天收拾行李,早上六点就往车站赶,到了广州都快中午了,下午谈完事还得赶最晚的车回来,一天全耗在路上。现在好了,广湛高铁修起来,1.5 小时说到就到,中午在湛江吃碗海鲜面,下午就能在广州喝上下午茶。更厉害的是那湛江湾海底盾构隧道,全长 9640 米,光盾构段就有 7352 米,管片外径 13.8 米,这可是我国独头掘进最长的大直径穿海高铁隧道,既不影响城市天际线,还能抗台风、保航道,连海里的鱼虾都不受影响。湛江北站也透着巧思,“紫荆绽放” 的设计跟市花呼应,还有 “雨林天街”,以后坐车不仅不枯燥,还跟逛公园似的。
网上有人说 “湛海高铁还用轮渡,太落后了,直接建跨海大桥多好”,这话听着就没带脑子。建跨海大桥得多少钱?技术难度又有多高?现在的轮渡 1.5 小时就能到,完全能满足当下需求,而且还预留了远期桥隧通道的空间,这叫 “既顾当下又谋长远”,总不能为了 “面子” 不顾实际吧?反观另一种声音,说 “这枢纽能让粤西跟着大湾区一起发展,12 家湾区企业都签约了,以后在家门口就能找好工作”,这话才说到点子上!“湾区研发 + 湛江转化”,智能制造、海洋科技都能落地,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吗?总比光说不练强多了。
就说湛江湾海底隧道施工的时候,工人师傅们可没少下功夫。为了抗台风,隧道的管片用的都是高强度材料,每一块都得精准对接,差一毫米都不行。有次遇上小风浪,施工船晃得厉害,师傅们愣是系着安全绳,一点点调整设备,就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湛江北站特大桥的桩基施工也不轻松,粗的桩要打到地下几十米深,机器轰鸣着,师傅们盯着仪表盘,一刻都不敢走神。而且北站还搞 “站城一体化”,地上是枢纽核心,地下预留了 2 条地铁线,13.7 万平方米的交通接驳设施,以后不管是坐高铁、地铁还是公交,都能 “零换乘”,再也不用提着行李到处跑。
其实这双高铁加枢纽,不只是修了几条路、建了个车站简单。以前粤西总像是珠三角的 “后花园”,交通不便,产业也跟不上。现在不一样了,广湛高铁拉近距离,湛海高铁连起海南,湛江北站成了 “转换器”,向北 1.5 小时到广州,向南 2 小时到海口,向西辐射北部湾,三大战略区的资源都能往这聚。这哪是 “修路”,分明是给粤西打开了一扇门,让人才、技术、资本都能进来,以前 “沿海末梢” 的帽子,这回是真能摘掉了。
这些 3050 岁的人,以前在粤西打拼,要么得背井离乡去珠三角工作,要么在家门口找不到好机会。现在双高铁要通了,湛江北站也快建好了,以后不管是去广州出差,还是去海南旅游,都方便得很。更重要的是,家里的年轻人不用再往外跑,在家门口就能进好企业、拿高工资。你们说说,等高铁通了,你们最想先坐去哪?是去广州逛 CBD,还是去海南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