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天军突然亮出“秘密武器”——R-77M远程空空导弹,号称射程190公里,专为中国霹雳-15和美军AIM-120D量身定制!
印度军方瞬间兴奋:今年5月被巴基斯坦用霹雳-15E当空“打脸”的耻辱,终于能雪耻了?
但真相让印军心凉半截:俄罗斯导弹实测射程缩水一半,自家苏-30战机根本用不了,巴铁背后还站着整套中国作战体系。 这场“复仇梦”还没开始,就被现实狠狠掐灭。
7月底,乌克兰战场上空划过几道白烟,地面残骸中首次出现梯形尾翼的新型导弹部件。 军迷们一眼认出:俄罗斯吹了十多年的R-77M,终于上战场了!
俄军方高调宣布,这款导弹射程190公里,碾压老款R-77-1的110公里,甚至比中国出口版霹雳-15E的145公里还远。
双脉冲发动机能让导弹末端二次加速,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号称“发射后不管”,听起来简直是给印度量身定制的“复仇神器”。
印度空军司令部的电话差点被打爆。 2025年5月7日那场空战,至今是印军心头刺:72架战机浩浩荡荡扑向边境,结果巴铁只出动了4架歼-10CE,配合预警机引导霹雳-15E导弹,直接在181公里外点名击落3架“阵风”和1架苏-30MKI。
印度飞行员连敌机影子都没见着,雷达警报器更是静悄悄——霹雳-15E的隐身导引头让电子战系统彻底失灵。
听说R-77M服役,印度火速找俄罗斯谈采购。可俄方递来的性能报告,却让印军工程师眉头紧锁。
纸面190公里射程,实测水分大得惊人:测试时靶机飞在2万米高空、速度仅1.2马赫,活脱脱一个“慢速活靶”。 实战中遇到电子干扰或低空目标,射程直接腰斩到60-100公里。
反观巴铁的霹雳-15E,今年5月刚在181公里外实打实击落印军战机,导引头在强干扰下照样锁定目标。
更扎心的是技术代差。 R-77M的导引头用的还是老式机电混合扫描雷达,功率低、体积大,抗干扰全靠“硬扛”。
霹雳-15E却配备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双向数据链直连预警机。 巴军飞行员甚至不用开机雷达,像刺客般隐身接近,等导弹进入不可逃逸区才突然亮剑。
俄罗斯专家私下吐槽:R-77M像蒙眼射箭,霹雳-15E简直是千里眼配顺风耳。
印度急着把R-77M挂上苏-30MKI,却发现根本玩不转。 苏-30MKI的N011M雷达还是无源相控阵体制,对空探测距离撑死150公里,数据处理慢如老爷机。
俄方直言:要匹配新导弹,得把火控软件、数据链全换一遍,没2年时间搞不定。
而巴铁的歼-10CP从设计就和霹雳-15E深度适配,雷达一开机就能锁定目标,从发现到发射只要几秒。
5月空战的复盘报告更揭露致命伤:印度80架战机乱成一锅粥,预警机、战斗机、地面雷达各说各话,指挥靠吼,数据链形同虚设。
巴铁却用中国ZDK-03预警机当大脑,电子战飞机屏蔽信号,歼-10CP只管发射导弹。整套“传感器-射手”闭环行云流水,印军战机像无头苍蝇撞进猎杀网。
俄罗斯自己的产能也是大问题。 R-77M生产线刚启动,俄军自己都不够用。 印度就算现在下单,至少排队等3年。
到时候巴铁可能连霹雳-15E升级版都用上了,甚至中国新一代PL-17都已服役。
俄军工专家坦承:R-77M的导引头量产合格率至今不到60%,焊点高过载断裂的老毛病还没根治。
最让印度憋屈的是“体系碾压”。巴铁空军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红旗防空系统织密天空,枭龙Block3挂载CM-400AKG导弹盯着印度基地,中国援建的电子战网络覆盖边境。
而印度苏-30MKI用俄制导弹、“阵风”配欧洲“流星”、国产“阿斯特拉”导弹还在纸上谈兵。 三套系统互相拆台,连导弹告警信号都识别混乱。
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上,R-77M被挂在苏-57机腹下高调亮相。 可俄军自己清楚:没有预警机支撑,这导弹威力废了一半。
俄空天军的A-50预警机老化严重,新一代A-100项目已烂尾。 俄媒《独立报》甚至建议:想发挥R-77M的真正实力,只能找中国买空警-500预警机。
新德里军演场上,印度苏-30MKI挂着老式R-77导弹呼啸而过。 地勤人员私下抱怨:仓库里堆着去年买的R-77-1,实战效果还不如霹雳-12。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军方催着测试R-77M,可俄方技术团队连适配方案都没交齐。 边境另一侧,巴铁歼-10CP机翼下的霹雳-15E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弹体上181公里的击杀记录,像一记无声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