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刷到条动态挺有意思,老同学阿强又换项目了。
上个月还在晒他的元宇宙咖啡馆,这周突然改卖预制菜。
这哥们换了八个创业方向,朋友圈里永远热气腾腾,银行账户却始终冷冰冰。
这事让我想起楼下卖煎饼的王叔。
二十年如一日守着那个小摊位,上周刚付完第三套房子的首付。
你说气人不气人?
有人天天追风口累成狗,有人闷声发财不吭声。
那些整天嚷嚷"这次绝对能成"的创业达人,十个里得有九个连三个月房租都撑不住。
现在年轻人创业有个怪现象,项目换得比对象还勤快。前脚还在搞知识付费,后脚就跳到直播带货。今天研究区块链,明天又想开奶茶店。这不就跟猴子掰玉米似的,总觉着下一个更香?认识个小伙去年搞了五个项目,今年过年连给家里买年货都要找朋友借钱。你说他是眼光毒还是手气背?
认识个做建材起家的老板说得实在:"见过太多聪明人死在太聪明上。"人家十五岁开始搬砖头,三十岁才买了第一台货车。如今手里攥着三家工厂,每年稳稳进账八位数。上周聚餐看他还在研究怎么改进生产线,手机用的还是五年前的款式。那些整天想着"一夜暴富"的愣头青真要跟人家学学,财神爷可不待见三心二意的花心大萝卜。
以前总听人说这是个遍地黄金的时代,现在看明白了,黄金都在别人口袋里。认识个做新媒体的姑娘,前年就开始写行业分析,到现在粉丝还不到五千。同期的另一个姑娘专攻美妆教程,去年双十一带货直接买了两套房。说到底哪有什么怀才不遇,分明是功夫没下到点上。要我说啊,与其天天研究什么赛道风口,不如先把脚下这块地给刨明白了。
最近看个数据挺有意思,去年倒闭的创业公司里,八成以上撑不过十八个月。更绝的是,这些公司平均每个季度就要调整一次发展方向。这哪是做生意啊,整个儿就是大型过家家现场。反观那些十年以上的老店,哪个不是死磕一个行当?就连卖烤红薯的大爷都知道,火候不够红薯都不给你熟。
这两年越来越多人琢磨出味儿来了。你看那些真正赚到钱的,哪个不是从泥坑里爬出来的?有个做餐饮的朋友说得好:"开店前三个月不是在挣钱,是在修耐性。"他那家店头半年赔了六十万,现在成了整条街最火的馆子。说到底创业这件事吧,就跟种地一个道理,光看见别人家园子丰收,没看见人家起早贪黑浇了多少水。
现在想想挺有意思的,身边那些真有本事的老板,反倒不爱谈什么商业模式。人家就认准一个理儿——把事情做好,钱自然就来了。上周见了个做外贸的大哥,十年就做袜子这一样东西,现在连沃尔玛都要看他脸色。要我说啊,这年头最缺的不是聪明人,是能傻傻坚持的狠人。毕竟天上掉的从来不是馅饼,真要砸中也是铁饼,接得住才算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