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中原,看似波澜壮阔的北伐洪流下,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却深陷一场关乎存亡的内外夹击。前方,凶悍的直鲁军磨刀霍霍;后方,收编的部将图谋不轨,地方势力趁火打劫。南京政府的观望态度更让这场战争蒙上孤军奋战的阴影。
三十万大军的“病灶”
冯玉祥的国民军,自陕西出兵河南后,账面上看兵力惊人。他收编了原属吴佩孚直系的靳云鹗部,还有一些地方杂牌武装,军队总数号称三十万。
1927年6月12日,冯玉祥对部队进行了重新编组,将河南、陕西、甘肃三省的军队整合成七个方面军,分别由孙良诚、靳云鹗、方振武、宋哲元、岳维峻、于右任、刘郁芬担任总指挥。
不久后,河南的镇嵩军刘镇华部也被纳入编制,成为第八方面军,由刘镇华直接指挥。然而,这支庞大的部队并非铁板一块。
除了冯玉祥的嫡系部队外,那些新收编的非嫡系,比如靳云鹗和樊钟秀,入豫后依然各自占据着地盘,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靳云鹗,这位曾经的吴佩孚大将,对只得到河南郾城、漯河一带的弹丸之地感到不满。他暗地里与孙传芳、张宗昌勾结,试图利用当地的红枪会,寻找机会搞出点动静。
到了1927年8月中旬,随着南京方面北伐的失利,孙传芳趁势反攻南京,靳云鹗认为时机已到。
他与孙传芳、张宗昌秘密约定,在1927年9月10日的中秋节,共同对冯玉祥的部队发起夹击。
他们甚至已经瓜分好了胜利果实:江苏、安徽归孙传芳,河北、山东归张宗昌,北京由张作霖掌控,而河南则归靳云鹗所有。
更糟糕的是,在冯玉祥的后方,陕军麻振武部和甘肃的张兆钾余部等地方势力也蠢蠢欲动,抗命骚扰。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冯玉祥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内部的整顿。
刮骨疗毒,雷厉风行
面对内部的溃烂,冯玉祥展现了果断的铁腕手腕。1927年7月中旬,他命令张维玺和刘汝明出兵,剿灭据守陕西大荔的陕军麻振武部。
不到半个月,到了同月26日,张维玺和刘汝明所部成功攻克大荔,麻振武的部队基本被消灭殆尽。
与此同时,冯玉祥又指派宋哲元清剿流散于陕甘地区的张兆钾余部。宋哲元采取了奇袭追击的战术,甚至放出话去,若不投降便将俘虏全部歼灭。
通过这种强硬手段,到了1927年10月间,陕、甘两省那些不听号令的地方势力基本被扫平。这确保了冯玉祥后方的稳定。
针对靳云鹗的叛心,冯玉祥也毫不手软。1927年9月6日,他直接下令免去靳云鹗所兼任的各项职务。
仅仅一天之后,即9月7日,冯玉祥亲自指挥孙良诚、孙连仲、郑大章等部,从南北两面形成夹击之势,接连收复了许昌、临颍、郾城等地。
靳云鹗见大势已去,只身北逃,投靠了张作霖,他的部队或选择投降,或被俘虏。冯玉祥迅速做出调整,随即任命孙连仲接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并将东路军改编为第九方面军,由鹿钟麟担任总指挥。
战局复杂,友军不给力
即便国民军内部和后方屡生变故,与直鲁军的激战却从未停止。当时,南京政府正忙着酝酿讨伐唐生智,无意大规模向北进军。
冯玉祥只好主动联系阎锡山,商议共同行动。双方代表几经磋商后敲定:直隶境内以北的区域由晋军负责,山东方向以及陇海、豫北等战线则由国民军承担。
他们约定,在1927年10月9日同时发动攻势。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1927年9月,奉军将主力倾泻于山西战场。
为了配合阎锡山,冯玉祥也提前了行动。1927年10月4日,冯玉祥致电南京军事委员会,要求宁方在津浦线上的军队尽快进兵,以形成夹击之效。同月9日,冯玉祥正式下达了进攻命令。
然而,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奉命从大名进攻德州的孙连仲部被奉军牢牢牵制在豫北,寸步难行。
奉命从考城进攻济宁的刘镇华部则因为内部不稳,未能按时发动攻势。最终,只有第一路军鹿钟麟部,一支约五万余人的部队,准时在商丘以东的陇海线上投入了战斗。
鹿钟麟部发起进攻时,其当面已是褚玉璞指挥的十万直鲁军,严阵以待。1927年10月11日,直鲁军依仗着兵力优势和铁甲车的掩护,沿着陇海路向西展开反攻。
他们一举突破了冯部第一路军的阵地,随即向其右翼包抄。仅仅两天后,即13日,鹿钟麟不得不率部后撤至豫东的归德。
更令人心寒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冯部第二路军的姜明玉、梅发魁、憨玉珍等部竟然在豫东突然倒戈。
他们不仅擒获了冯玉祥委派的第二路军副总指挥郑金声,将其押送至济南,还与直鲁军第十二军的刘志陆等部联合起来,将鹿钟麟的部队团团包围。
鹿钟麟率部激战了整整五天,才陆续突围而出,于19日撤至兰封附近。直鲁军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张宗昌和褚玉璞等部指挥所属部队,沿陇海路继续向开封挺进,意图一举摧毁河南的国民军主力。
危急关头,冯玉祥急忙调集石友三、韩复榘等部,连同鹿钟麟的残部,总共集结了十万兵力,亲自指挥迎击直鲁军。
冯玉祥清醒地认识到敌军的优势在于白俄军驾驶的铁甲车和精锐部队集中于铁路沿线。他果断决定采取“口袋战术”,诱敌深入,力求一举全歼。
1927年10月下旬,直鲁军沿着陇海路步步西进,逐渐逼近开封。到了30日,冯军开始全线反击。主力部队向铁路沿线的直鲁军两侧出击,同时派骑兵插入直鲁军后方,截断了他们的交通线。
直鲁军由于战线拉得过长,后备队伍不足,加上战斗意志不如冯玉祥的部队,在遭遇突袭后立即全线动摇,各部争相向东撤退。
由于后方铁路线已被冯玉祥军截断,褚玉璞不得不丢弃了铁甲车,率部徒步突围向东逃窜。冯军乘胜追击,于1927年11月6日进抵砀山。褚玉璞则率领败军退守徐州。
此役,冯军共俘虏直鲁军三万余人,并缴获了五列铁甲车,取得了关键的胜利。
反复拉扯,终迎会师
冯玉祥在陇海路豫东段作战获胜后,何应钦所率的南京北伐军仍停留在蚌埠,继续观望不前。徐州有直鲁军重兵据守,冯玉祥不愿单独进攻。
从1927年11月6日起,他陆续将主力撤回豫东兰封一线,意在诱敌深入,力求在野战中消灭直鲁军。
彼时,阎锡山正遭受奉系大军的压迫,已于1927年10月18日退出石家庄,并于11月6日全线总退却,扼守井陉、怀来至雁门关一带要隘。
11月13日,冯玉祥致电南京军事委员会,请求抽调西征唐生智的部队北伐,以便合力猛进,解救阎锡山,同时迅调大军攻打山东,使南北革命势力得以“联络一气,长驱燕辽”。
随后,他又分别致电何应钦、李宗仁,但均未得到积极响应。冯玉祥无奈,仍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与直鲁军决战。
张宗昌在豫东战败后,于1927年11月6日在济南杀害了冯玉祥部将郑金声,以泄愤。随后,他看到冯军突然后撤,误以为冯部可能发生了内乱。
于是,他从山东调集援军,会同之前撤下来的原有各军,总兵力超过十二万人,全部由褚玉璞指挥,再度向豫东进攻。直鲁军吸取了前次失败的教训,此次分三路并进,其先锋部队于1927年11月19日再次推进到兰封、考城一线。
然而,直鲁军内部关系复杂,各部因前次受挫,大多心存观望,相互间的协同极差。冯玉祥精准把握了直鲁军的这一弱点,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1927年11月24日,冯军集中兵力,攻击进至考城一带的直鲁军主力刘志陆、潘鸿钧部。仅仅一天后,即翌日,便将其成功包围。
由于直鲁军其余各部不积极救援,战至1927年11月26日,冯军便将所围直鲁军大部消灭,击毙了潘鸿钧,俘虏了两万余人,仅有少数人突围逃走。
至此,直鲁军再度向东撤退。冯军乘胜追击,以一部沿陇海路向东追击,另一部则攻占了鲁西南各县。
1927年12月3日,冯军前锋部队进抵徐州西郊。张宗昌纠集直鲁军残部,同时联合从津浦路南段撤下来的孙传芳部,向徐州城西郊发起反攻。
冯军与张、孙两军在徐州附近进行了反复的争夺战。何应钦自1927年11月16日攻占蚌埠后,一直顿兵待机,未有进展。
孙传芳眼见徐州告急,慌忙于1927年12月初自宿州一线沿津浦路向北撤退。南京方面北伐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乘势北上,于15日进抵徐州南郊。
张宗昌、孙传芳为避免遭到两面夹击,最终于1927年12月16日放弃徐州,向北撤退。南京方面北伐军率先进入徐州,并与冯玉祥的部队成功会合。
在陇海路从开封到徐州段及其附近地区,冯玉祥的部队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激烈争夺战,最终成功攻占了徐州。在此期间,冯军通过诱敌深入等战术,歼灭了直鲁军的大部分精锐力量,使得军阀张宗昌的军事实力遭受了沉重打击,自此一蹶不振。这场胜利为后来津浦路上的北伐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