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陈芋汐比赛后聊天,透露奥运会输给全红婵后的实际状况,孙颖莎讲得真准

新加坡世锦赛跳水馆的镁光灯下,陈芋汐死死攥住刚刚摘下的泳帽,眼泪混着池水砸在地上。

就在十分钟前,她以430.50分的绝对优势拿下女子单人10米台金牌,完成史无前例的世锦赛四连冠。

可当记者把话筒递过来时,这个姑娘突然捂住脸,肩膀抖得说不出话,三块金牌背后,是髋关节积液未愈的隐痛,是五根受伤的手指,更是首次独自带队征战的千斤重担。

“这次我身边不再是小红了。”

她后来在混采区轻声说,声音还带着哽咽。

全红婵因脚踝韧带撕裂和手腕软骨损伤被迫退赛,陈芋汐突然成了中国跳水女台唯一的防线。

你问陈芋汐压力有多大? 看看她赛前三个月的训练表就知道。

早晨六点冰敷左髋关节,半小时后绑紧拇指韧带护具,八点站上跳台时,手腕缠的肌贴已经浸透汗水。

医生早就警告过她:髋关节积液需要静养,否则可能恶化成永久劳损。

可她带着伤比完世界杯,又扛进世锦赛,下场时走路都在发飘。

更残酷的是发育关的拉锯战。

十九岁的陈芋汐早已过了女子跳台“黄金年龄”,身高从1米43蹿到1米62,体重却必须锁死在43公斤。

训练馆角落放着她一天要踩十次的体重秤,食堂阿姨都知道她只敢夹三根青菜。

“有阵子胖了0.5公斤,翻腾时明显感觉轴心歪了。”

她咬着牙加练三小时,直到呕吐物呛进鼻腔。

而新搭档掌敏洁的磨合,更像在钢丝上跳舞。

两人全国赛前只合练过两天,世锦赛双人跳最后一组动作前,陈芋汐突然拉住掌敏洁:“别管分数,看我起跳节奏! ”

结果她们以0水花的同步性征服裁判,看台上周继红领队长舒一口气。

当颁奖礼国歌响起时,陈芋汐的眼泪冲花了脸上的国旗贴纸,四年前和全红婵初登世锦赛,她们也是这样并排站着。

就在陈芋汐站上跳台时,广东训练基地的全红婵正把脚泡在药桶里。

褐色的药液漫过她撕裂的脚踝韧带,旁边理疗师举着片子叹气:“软骨磨损像四十岁的人。”

社交媒体上却刷过刺眼评论:“胖成这样还不退役? ”“果然昙花一现”。

发育期对跳台选手堪比凌迟。

去年全国赛跳207C动作时,全红婵在空中明显轴心偏移,入水炸起巨大浪花。

赛后她在混采区哭到抽搐:“怎么跳都歪,真的控制不住! ”那时她刚因体重增加2公斤被队内警告。

更扎心的是饭圈对比图,有人把东京奥运会“水花消失术”和近期训练视频拼在一起,标题写着“天才陨落”。

其实绷带早就是她的第二层皮肤。

每次训练前要花半小时缠紧脚踝,腕关节的劳损让拧瓶盖都成挑战。

陈芋汐每次提到她都摇头:“你们没看见婵宝半夜在泳池加练,绷带渗血还笑着跟我说没事。”

当陈芋汐在新加坡高举金牌时,全红婵正给队医发微信:“姐赢了吧? 我就知道! ”配图是两人去年亚运会拥抱的截图,背景音全是欢呼。

极端粉丝的疯狂在孙颖莎教练邱贻可身上爆发得最赤裸。

美国大满贯赛止步16强后,邱贻可的社交账号被刷屏咒骂:“废物教练滚蛋! ”“故意毁莎莎前途”。

逼得这位带出156周世界第一的金牌教练,深夜贴出执教成绩单自证清白:19个女单冠军、7个团体冠军……可谩骂反而更凶了。

而陈芋汐的每条抖音下都埋伏着阴阳怪气。

有人把全红婵受伤归咎于“被她挤走”,甚至造谣“故意在训练时撞人”。

最荒谬的是双人赛夺冠后,某论坛热帖标题赫然写着:《掌敏洁小心! 别成下一个全红婵》。

陈芋汐最初还会偷偷看评论,直到巴黎奥运周期被骂到失眠,现在直接卸载了社交软件。

当体育圈变成“控评战场”,受害最深的是运动员本身。

孙颖莎今年单打胜率94.1%,国际赛场仅输两场,却被说成“断崖下滑”。

全红婵因体重遭网暴时,陈芋汐在采访中急到拍桌:“你们知道她绑着绷带跳完全运会有多疼吗? ”

而邱贻可遭网暴后,孙颖莎在训练馆主动加练到凌晨,用行动替教练正名。

陈芋汐夺冠那晚的泪水,浸透了教练胸前大片衣襟。

“要是去年就放弃该多好……”她抽泣着说起巴黎奥运后的至暗时刻。

当时右胯伤势复发,躺床上连翻身都疼,是领队天天送饭陪聊,才把她拉回跳台。

而全红婵的恐惧藏在玩笑话里。

有次拍广告休息时,她突然问陈芋汐:“姐,要是我以后拿不到金牌了,还有人喜欢我吗? ”

这话像针扎进陈芋汐心里,东京奥运后,她因银牌遭网暴时也想过同样的问题。

真正道破天机的是孙颖莎。

美国大满贯输球后,她对着镜头异常平静:“赢了什么都好,输了也请理解。”

当陈芋汐在新加坡说出“这次我必须扛责任”,当全红婵在理疗床上为队友欢呼,当孙颖莎加练到深夜却拒谈伤病……

这些二十岁姑娘用血肉之躯告诉我们:运动员不是神坛上的雕塑,而是会疼会哭、怕辜负期待更怕连累队友的普通人。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