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未签字的信托文件、七位真假难辨的继承人,当血缘亲情撞上340亿资产,家族传承瞬间沦为赤裸裸的资本角斗场。
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一纸冻结令掀开中国最大饮料企业继承战争的帷幕。三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诉讼人申请冻结价值18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同步在杭州起诉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团29.4%股权。
按当前市值计算,这场争夺战总标的额高达3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整个“娃哈哈系”七年半的利润总和。
风暴中心的宗馥莉手握父亲2020年遗嘱,主张“境外资产由独女继承”,而原告方则搬出《民法典》第1071条主张非婚生子女平等继承权。当杭州中院还在验证DNA鉴定报告时,市场已用脚投票:娃哈哈电商日销量腰斩,直播场次锐减70%,至少三家省级代理商暂停进货。
01 风暴核心:三线作战的遗产争夺战
这场席卷娃哈哈的争夺风暴,核心战场分布在法律、经营与资本三个维度,每个战场都暗藏致命杀机。
香港法庭上,18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归属成为首要争夺目标。宗庆后2003年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信托账户,原本计划分配给三名子女每人7亿美元。
然而当宗馥莉团队甩出越南工厂的采购合同,证明其中110万美元转账仅为商业往来时,原告方甚至拿不出一份正式信托契约——这与《信托法》第8条“书面形式”的要求形成残酷反差。
杭州中院的战斗则围绕娃哈哈集团29.4%股权继承权展开。法律专家杨祥博士尖锐指出继承公证的程序瑕疵:“在存在其他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公证机关必须向全体法定继承人核实”。
而财新网披露,宗馥莉办理股权过户时仅提交了独生子女证明,三位同父异母弟妹很可能对公证程序毫不知情。这为后续继承公证撤销埋下伏笔。
更隐秘的战线藏在经营体系深处。2025年6月,宗馥莉一口气关停18家代工厂,这些工厂的董事名单上赫然列着原告方宗继昌、宗婕莉的名字。
同时,娃哈哈宣布在天津、怀化等地布局18条高速产线,所有新建产能均由宗馥莉100%控股的宏胜饮料集团承接。
02 铁腕接班的暗影:宗馥莉的削藩改革
当法律战硝烟弥漫时,宗馥莉正通过一系列雷霆手段重塑娃哈哈的权力版图,却被内部人指责为“锋芒毕露”“不够厚道”。
她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已成为关键筹码。这家2007年由宗馥莉独立执掌的企业,作为娃哈哈“御用代工厂”掌握着三分之一的核心产能。
2024年8月正式接任董事长后,她启动激进改革:宏胜系高管入驻娃哈哈,董事会元老退出;将12个地区的经销商合同转签至宏胜系公司;切断与原娃哈哈体系的供应关系。
这些被外界解读为“去娃哈哈化”的战略调整,实则构建以宏胜系为核心的新商业帝国。当她把资源全面倾斜于自己实际掌控的宏胜饮料,娃哈哈华北市场份额却开始大跌,经销商信任变得空前脆弱。
经营层面,宗馥莉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在2024年销售会议上,她宣布业绩“成功拉齐十年前的规模”,预估销售额重回700亿区间,较2023年实现约200亿元飞跃式增长。
她清醒地指出:“持续加强终端建设,增加冰柜投放数量和陈列数量”,直面与农夫山泉、怡宝的渠道差距。
03 市场震荡:销量腰斩与渠道恐慌
遗产争夺战的火药味迅速弥漫至销售终端,消费者用订单投出了最真实的信任票。
据第三方平台监测,娃哈哈电商日销量在7月14-15日从1万-1.2万单骤降至5000-7500单,关联直播场次从317场暴跌至91场,参与的直播达人从超200人锐减至75人。 尽管线下超市的AD钙奶、营养快线仍正常陈列,但经销商焦虑已在社交平台沸腾:“作为经销商,我今年还干得下去吗?”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发出警告:舆论危机正摧毁娃哈哈赖以生存的“家文化”根基,而这是其品牌价值的情感命脉。
更严峻的威胁来自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7月17日,就在娃哈哈深陷家族纠纷时,农夫山泉、华润饮料(怡宝母公司)股价应声上涨。
饮用水销售旺季中,巨头们正通过终端陈列争夺、细分品类加码、区域市场渗透等多重手段,蚕食娃哈哈让出的市场空隙。
04 国资入局:46%股权的重量级玩家
当公众目光聚焦家族纷争时,一场更致命的危机在股权结构深处发酵。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作为娃哈哈集团第一大股东,持股46%,在7月17日宣布“成立专班,介入处理”遗产纠纷,标志着国资力量正式打破沉默。
国资介入背后是触目惊心的权益流失。2022年,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净利润仅有1871万元,而整个“娃哈哈系”总利润高达47.67亿元——体外公司利润竟是集团本部的254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2008至2022年间,娃哈哈集团账面长期不进行利润分配,却通过“资金往来”名义转移收益给管理层与职工持股会。
“穷庙富和尚”现象背后,是100余家由宗家完全掌控的体外公司构成的“平行帝国”。 它们承接娃哈哈产品的生产代工、渠道销售等关键环节,通过“品牌内用、利润外流”模式运作:核心商标归属集团却授权给宗馥莉的宏胜集团生产;销售渠道被体外公司垄断,利润自然流向家族关联方。
2025年初,宗馥莉试图将估值800亿的“娃哈哈”商标转移至其控股公司,遭国资紧急叫停,首次暴露了品牌资产“被掏空”的风险。
05 终局推演:三大剧本与治理困局
面对错综复杂的争夺战,娃哈哈的未来走向呈现三种截然不同的剧本。
国资绝对控股的可能性正在上升。若国资收回职工持股会5%代持股份,持股将达51%,实现绝对控股。 国资专班可能在3-6个月内彻查宏胜集团与娃哈哈集团的关联交易,若证实系统性利益输送,宗馥莉及管理层或面临民事追偿甚至刑事责任。
最终可能形成“国资控股+职业经理人运营”模式,娃哈哈成为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本。
宗馥莉险胜的前提则是法律、国资、内部的三重平衡。她需在杭州中院证明29.4%股权继承合法,同时承诺保持核心资产在集团体系内,终止“去娃哈哈化”嫌疑。
而对老员工和职工持股会,则需优化绩效分红机制,回购部分职工股,避免其倒向其他阵营。即便获胜,她也必须学会平衡的艺术:对国资让渡监督权而非控制权,对员工承诺公平而非平均。
杜建英阵营逆袭的可能性虽小但存在。这需要杭州中院确认非婚生子女血缘关系,并质疑宗馥莉持有的2020年遗嘱“遗漏继承人”。 同时杜建英需以三捷集团为主体收购杭州国资46%股权,但三捷系已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3005万,显示其资金链脆弱。
更大的挑战在于,即便上位,杜建英将面临产能恢复、渠道重整等难题,而“非婚生子女美国籍”背景更可能引发政治合规危机。
宗馥莉与杜建英两方阵营的对峙仍在继续。香港高等法院即将在8月1日对信托资产进行聆讯,而杭州中院的DNA鉴定结果将决定股权归属的最终走向。
经销商仓库里积压的货箱映照着市场信心的温度计,国资专班的审计人员已进驻娃哈哈总部翻阅二十年账册。
当农夫山泉等对手在盛夏销售旺季加速抢占冰柜陈列位时,娃哈哈的终端货架正悄然缩水。这场风暴终会平息,但无论结局如何,其震荡已远超一个家族或企业的命运,成为检验中国市场经济规则成熟度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