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湖北首富阎志:2亿押注汉口北市场,坐拥5家上市公司,身家152亿

18岁出版诗集,30岁靠写刘德华传记赚到第一桶金,如今坐拥百亿商业帝国——这个把文学梦写成商业传奇的湖北汉子,正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另一种诗篇。当同行忙着在北上广抢地皮时,他押注2亿重建汉口百年商脉;当疫情吓退投资者时,他反向操作11架飞机运物资回武汉。有人说他是楚商复兴的旗手,也有人嘲笑“诗人经商迟早破产”。这位名叫阎志的跨界狂人,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2007年的武汉董事会上,火药味浓得能点燃香烟。当阎志提出要砸2亿重建汉口北市场时,股东们集体炸锅:“义乌已经垄断全国市场,现在进场等于自杀!”“文学青年懂什么商业?”连最支持他的副手都偷偷叹气。但这个曾因写诗被退稿的商人,突然甩出一沓交通数据分析:“从武汉发货到北京,比义乌节省12小时物流成本降40%——这就是我们的诗和远方。”会议室瞬间安静,只听见他钢笔敲桌子的声音,像在写一首押上全部身家的十四行诗。

时间倒回1996年,武汉街头多了家叫“卓尔”的广告公司。当别的老板在酒桌上拉客户时,阎志的杀手锏是给VCD机写广告诗:“光影流转间,家的温度在旋转”。这种文艺范的营销让长虹等大厂纷纷买单,巅峰时期他承包了十几家报纸的广告版面。但危机来得比预期更快,随着VCD行业崩盘,这个靠文字吃饭的商人突然发现:墨水救不了公司。转折发生在2005年南方考察途中,当同行盯着住宅地产时,他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数人流,连厕所排队时间都记在本子上。回武汉后,他干了两件疯狂事:把公司最后资金押注没人看好的盘龙城开发区,接着又抵押房产启动汉口北项目。

2009年汉口北开业当天,2000个商铺秒光的数据刷爆当地新闻。但很快商户们就发现,这个号称“中部义乌”的市场冷清得像图书馆。更糟的是,卓尔财报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媒体开始炒作“诗人老板现原形”。阎志在办公室抽完半包烟,突然抓起电话打给物流公司:“把所有运费砍掉30%,不够的部分卓尔补贴!”财务总监差点晕过去——这相当于每天白扔一辆宝马。但接下来三个月,市场日均人流量从800飙升至20000,原来他早算准了:批发商宁愿多绕路也要省油钱。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时,阎志正在新加坡谈项目。接到电话后他当场撕毁机票,视频会议里对海外高管吼:“现在立刻把仓库改成战时指挥部!”接下来72小时,11架波音747满载口罩穿越雷暴区,其中一架甚至临时改装了货舱。当价值千万的防护服免费送进医院时,有员工发现包装箱上印着卓尔早年写的广告语:“温度,是城市最硬的铠甲”。更戏剧性的是,疫情后当外资撤离武汉,阎志反手投资百亿扩建“武汉客厅”,这个决定让公司股价一周内跌停两次。

如今站在180万平的武汉客厅顶层,阎志的钢笔又动了。但这次不是写诗,而是签一份争议性的合作协议:把30%商铺永久租赁给跨境电商。董事会的老人们再次拍桌:“这是要毁掉传统批发市场!”更尖锐的质疑来自学界:“所谓楚商复兴,不过是把义乌模式套上文化外壳?”连他最忠实的秘书都承认,老板最近常对着汉正街老照片发呆——那里现在被网红直播间包围,而二十年前他正是在这条街的旧书摊上,用买《倚天屠龙记》剩下的钱吃了碗热干面。

多完美的励志剧本:文艺青年逆袭成商业教父,功成名就后反哺家乡。但仔细想想,当他说“文学是初心”时,公司年报里文化产业营收占比不到5%;当媒体歌颂抗疫义举时,没人提那批物资抵税金额;就连最动人的“重建楚商荣光”故事,本质仍是复制义乌的作业。当然,这些不妨碍他继续获奖——毕竟在这个时代,会写诗的地产商比会算账的诗人稀缺多了。

当阎志用2亿赌汉口北崛起时,算没算过那些被拆迁的老商铺去了哪?我们歌颂“逆袭”时,是否默认了成功就要有人成为代价?如果文学真能指引商业,为什么卓尔大楼里连本诗集都找不到?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商业传奇的光环下,究竟藏着多少被美化的现实?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