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刷上18号舷号的那一刻,国内互联网上一片欢腾,一种总算来了的靴子落地感。但大洋彼岸的反应,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带了点惊恐,《华盛顿时报》的字里行间,几乎能听到一种咬着牙的声音:完了,怎么又来一个?
这两种反应的温差,本身就比航母本身更有嚼头。对我们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常规操作,是期待已久的毕业照;但在五角大楼的分析师眼里,这个数字18仿佛一个刺眼的倒计时,宣告着一个他们最不愿面对的时代,已经无法挽回地到来了。
在福建舰停靠的港口旁,一座红色的观礼台已经悄然搭建起来。懂行的人都明白,这不是什么普通的设施,而是中国海军重大舰艇入列仪式的标准配置。当年的辽宁舰和山东舰,都是在这样的观礼台前,被授予军旗,正式加入战斗序列。这说明,福建舰的转正,已经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哪一天的问题。
那个刷上的18舷号,也不是什么提前的彩排。在中国海军的传统里,舷号的正式涂刷,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信号。它意味着这艘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巨舰,已经完成了所有既定的海试科目和基础训练,技术状态稳定,人员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接收军旗,成为一支真正的作战力量。从2022年6月下水,到如今基本完成测试,三年多的时间,对于一艘采用了全球顶尖电磁弹射技术的全新航母而言,这个速度堪称高效。
美国人真正头疼的,可能还不是福建舰本身。毕竟一艘航母改变不了大局。他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是福建舰背后所揭示的,一种让他们感到窒息的中国节奏。福建舰的入列,意味着中国海军正式拥有了三艘航母,辽宁舰作为科研和训练舰,培养了大量的种子人才;山东舰作为第一艘国产航母,在南海方向上积累了实战部署经验;而福建舰,这艘采用平直甲板和电磁弹射的超级航母,将成为一把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锋利尖刀。
三艘航母,意味着中国海军第一次实现了航母的战斗部署、轮换维护和训练演习的良性循环。这意味着,在西太平洋,特别是在台海和南海这样的高敏感区域,美军航母打击群那种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绝对自由,彻底结束了。过去几十年,美军在亚太的霸权,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他们那11艘核动力航母的威慑之上。但当你的对手也有了航母,而且技术越来越先进,数量稳步增加时,这种威慑力自然就会被稀释。美媒所说的海上拒止能力,说白了,就是美军再也不能在中国家门口为所欲为了。
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就在福建舰即将毕业的同时,美国媒体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目光投向了下一艘,那个只存在于各种猜测和卫星照片中的004型航母。他们的预测是,这艘航母可能在2027年就会下水。
如果说福建舰让美国海军感到了防守的压力,那么004型航母,可能就是压垮他们心理优势的那最后一根稻草。根据目前各方透露的信息,004型将是一艘排水量可能超过11万吨的核动力航母,技术上将与美军最先进的福特级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发展速度。从辽宁舰到山东舰,我们用了7年;从山东舰到福建舰,用了6年。如果004真的在2027年下水,那意味着中国几乎每隔4到5年,就能推出一艘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航母。这种迭代速度,即使是在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最疯狂的年代,也极为罕见。
反观美国,虽然拥有11艘航母的庞大舰队,但其软肋也同样明显。10艘尼米兹级航母已经服役多年,平台设计老旧,潜力基本挖尽。而作为接班人的福特级,却成了个烧钱的问题儿童。电磁弹射系统故障频出,武器升降机状况不断,从开建到初步形成战斗力,花了整整13年,耗资超过130亿美元。因为预算超支和造船厂人力短缺,后续舰的建造计划也一再拖延。
真正让五角大楼焦虑的,不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有多先进,也不是004的吨位有多大。而是他们发现,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模仿和追赶,稳稳地走在了一条完全自主的航母发展道路上。这种不靠外援,不看别人脸色,按照自己的规划和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的势头,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当福建舰的18号舷号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它所传递的信息其实很简单: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喜。至于那会是什么,就留给时间去揭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