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刚过没几天,国际形势就变得有点儿紧张。特朗普又开始放话,这回不是针对移民、关税,或者哪个小伙伴,而是直指中国和俄罗斯。
他在社交平台上喊话,说中国在暗中搞核试验,还指责中俄“逼近美国核优势的底线”,甚至还公开表示要重新开启美国的核试验。
这会儿,美媒又紧接着放出一个挺引人注意的消息,说中国正大规模囤积原油,进口量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两则表面不搭界的消息,在2025年的国际大环境中,竟然拼凑出一幅更宏大的画面,安全、能源和秩序这三大危机交织缠绕,美中两国的角力也进入了更为激烈、深层的阶段。
特朗普的指责其实早就有人说过,但这次的反应明显比以前要大得多。他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很多帖,还在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到,中国的“核野心”已经变得不能忽视了。
他甚至宣称,已经向五角大楼发出了“重启核试验准备”的初步指令。特朗普直接表明:美国不能接受一个“核力量即将平起平坐”的局面。
他的想法挺明白的,中俄在核武上“追得太快”,美国得出手“重新制定规则”。但问题是,这事儿真有那么回事儿吗?
中国方面的回应挺稳妥,但态度也很明确。1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直言不讳地回击了美国方面的指责。
中国从头到尾都遵循《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方针,也希望美国能够兑现自己在核裁军方面的承诺。
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挺温和的,可实际上传达出的意思很明确:中方并不打算和美国一起玩那套“核戏码”。
特朗普到底在打啥算盘?他果真相信中国在偷偷搞核试验吗?还是说,这又是一次政治上的花招?答案其实挺明显的。
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一开始,就没打算风平浪静。制造业搬回美国的那些事儿蹩脚,通胀压力也没啥减缓的迹象,国内对他那套经济政策也是怼得挺激烈的。
他要找个“救命稻草”来转移焦点,制造“外部威胁”这招,是他最拿手的套路。
说中俄搞核试验,不光能制造点紧张气氛,还能帮美国找个“合理理由”来重新开启核试验,同时顺带拉动军工产业链,维护自己一手打造的政治资本。
这事可不是空穴来风。早在上个月,特朗普就大肆喊话,让日本和韩国多投钱进在美军工,特别是造船和高端武器那块。他还当众放话说,如果这些盟友不在美国本土增加投资,那就得接受“安全再评估”。
把核试验这个话题抛出来,不太像单纯的外交挑衅,更像是经济手段的一环。特朗普其实是需要一个“有敌人”的世界,这样才能支撑起“美国优先”的说法。
就在这场核风波还没完全过去的时候,又有个消息悄悄出现在华尔街头条——中国正在加快储备石油的步伐。
据《华尔街日报》11月2日的报道,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出现了“出乎意料的增加”,远比去年同期要多。
分析来看,这不是什么短期的市场运作,而更像是出于“战略储备”的考虑。数据反映出,中国正悄悄在打好一张能源安全的底牌。
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俄乌冲突到了胶着阶段,美国虽然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但战事没见好转。中东局势更是一锅乱炖:叙利亚政府换人、以黎边境不停发生冲突、红海的航运也屡次受到威胁。
在这个情况下,世界各地的原油运输路线变得特别容易遇到麻烦。像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这些关键的战略要冲,只要有一点点动静,就可能引发油价的波动。
中国应对这个问题的策略挺扎实:提前做好准备,在油价还没大范围飙升之前,赶紧增加进口量、扩大储备,真是未雨绸缪的好办法。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能源布局早已多元化了。通过在多个地方布局,中国和俄罗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都签了长久的供油合同,还在加强陆路管道的建设,减轻对海运路线的依赖。
到2025年10月,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差不多达到了90天的安全线,基本上迈入了国际能源署的建议标准。这可不是随便存点油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套全面应对风险的体系。
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委内瑞拉这些国家施加了不少压力,结果让不少产油国的出口渠道变得不那么顺畅。与此同时,美国自己则积极推动页岩油的出口,好让自己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始终占据领先的位置。
在这个形势下,中国的石油存量,既是防范未来可能的供应中断的一种准备,也是在应对美国能源霸权思维上的一种反制。
把核试验和石油储备放在一起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同一场较量中的两个表现。
一边,特朗普靠“核威胁”制造紧张氛围,想靠军事动作来重塑世界格局;另一边,中国则强调“能源安全”,增强国内的抗压能力,为可能出现的地缘风险提前做足了准备。
到2025年,国际局势的纷繁程度绝不比冷战结束后的任何一年差。核武器、石油资源、军事联盟以及全球治理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话题,其实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美国还能坚持它所掌控的世界格局吗?
特朗普明显不太想认命,他更倾向于拿出极端招数来阻碍这种结构性的变化,而不是接受多极世界的到来。不过,全球治理早就不再是单边行事的场地了。
随着金砖国家的崛起,“全球南方”的联合,以及区域合作机制愈发成熟,美帝的制度红利正逐渐被削弱。特朗普一再退出多边体系、加征关税、挑战国际规则,反倒把自己拉得更孤立。
关键在于,美国的孤立局面,代价可不是它自己能扛得住的。要是真把核试验给重新搞起来,全球的核裁军体系肯定会遭受严重打击。虽然中俄未必会马上跟进,但整个战略格局势必会变得不太稳当,走向不稳定的边缘。
美国在中东和台海的军事行动,已经让本来就挺脆弱的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更难捉摸。而中国的石油储备,实际上也是在对这种不稳定因素进行一次“全方位演习”。
这意味着中国不再盼着外部体系的平稳,而是自己动手,打造“未雨绸缪”的国家韧性,给自己多一份底气。
能源储备不过是其中一环,实际上是在增强整体战略自主权。从金融、粮食到科技产业链,中国都在忙活一件事:减少对美国体系的依赖,提升自家的抗风险能力。
特朗普那“核试验计划”是真是假还不好说,但他引发的这场涉及全球的紧张情绪,已经在各个国家引起了连锁反应。
中方保持了冷静的回应,配合战略性地储备石油,这其实暗示着一个清楚的信号:我们不想激化冲突,但也绝对不会毫无备战。这场较量,或许才刚露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