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魔幻现实主义带师又来了。
今天我们不聊商业模式,不聊资本骚操作,我们聊点更玄的东西,聊聊命运的脚本。
S15八强赛,HLE对阵GEN,一场平平无奇的LCK内战,却因为一个人的谢幕,被强行注入了史诗级的悲剧色彩。
当比分定格在3比1,镜头给到Peanut韩旺乎,那个曾经的银发少年,如今27岁的“高龄”打野,脸上是一种被现实反复碾压后的平静。
一种“行吧,就这样了”的释怀苦笑。
赛后采访,他哽咽着说,自己因为太过悲伤,大脑已经无法运转。
我看到弹幕里,一半在刷“心疼”,一半在刷“菜是原罪”。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大家好像都搞错了一件事。我们看电竞,到底是在看什么?
看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看一个又一个的冠军?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直接去看Faker的集锦不就完了么?
十年如一日,稳定得像个服务器后台程序,永远正确,永远强大,永远在赢。
他就是电竞爽文本身,是那个开了挂的主角,是所有故事的终点。
但这种故事,看多了,会腻的。
为什么?
因为它缺乏人性。
神的强大在于无懈可击,而人的魅力,恰恰在于那些遍布全身的裂痕。
所以说白了,我们看电竞,本质上是在看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何在名为“胜负”的绞肉机里,挣扎、怒吼、崛起、以及坠落。
我们看的,是故事。是情绪。是那些“求不得”的执念。
从这个角度看,小花生韩旺乎的职业生涯,简直是电竞史上最顶级的悲剧剧本,没有之一。
一、天才的剧本,开头总是相似的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S6,那个属于ROX Tigers的夏天。
一个顶着银色头发的少年横空出世,一手食肉打野,把整个LCK搅得天翻地覆。
他叫Peanut。
他的盲僧,他的奥拉夫,像一把把淬了毒的尖刀,精准又致命。
那个时候的他,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个邻家弟弟,打起游戏来却凶得像头野兽。
这种反差萌,让他迅速成了全世界的宠儿。
所有人都觉得,一个新的时代要来了。
这个少年,将和Faker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
剧本的开头,总是这么写的。天纵奇才,少年成名,意气风发,剑指巅峰。
S6半决赛,ROX对阵SKT,那场被誉为“史上最精彩的BO5”的对决,成了小花生整个职业生涯的缩影。
他们一度离胜利那么近,近到仿佛已经触摸到了决赛的地板。但最后,还是输了。
输给了谁?输给了那个叫李相赫的男人。
那一年,是小花生离S冠最近的一年。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开端。
之后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
他去了SKT,想走一条捷径,结果成了Faker身边的“背景板”,在鸟巢亲眼看着对手捧杯。
他辗转KZ、LGD、GEN、HLE,换了一支又一支队伍,身边的队友换了一茬又一茬。
他从那个灵气四溢的野区恶童,慢慢变成了一个稳健运营的团队大脑。
他剪掉了张扬的银发,收起了外露的锋芒,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他做了一切能做的改变,他付出了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然后呢?
然后,他一次又一次地倒在世界赛的舞台上。
每一次,都像是在重复那个S6的下午,希望燃起,然后被无情掐灭。
这真的很重要。
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因为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胜负问题了。
二、为什么说,小花生的“失败”,比很多冠军更有价值?
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现在让你立刻说出S4到S14的所有S赛冠军打野。你能说出几个?
大部分人可能只能说出Dandy、Bengi、Ambition、Tian、Canyon这几个。
其他的呢?
是不是有点模糊了?
但如果我问你,谁是电竞史上最著名的“无冕之王”?
“小花生”这个名字,绝对会第一时间蹦出来。
你看,这就是记忆的残酷逻辑。
人们记住的,永远是两种东西:一种是极致的成功,一种是极致的遗憾。
极致的成功,是Faker。
他是标准答案,是天花板,是用来衡量一切的度量衡。
但神话是用来仰望的,不是用来共情的。
你没法跟一个BUG共情,对吧?
而极致的遗憾,就是小花生。
他的职业生涯,是一部关于“错过”的百科全书。
S6,他遇到了巅峰SKT和如日中天的Faker。
S7,他在SKT,遇到了横扫一切的SSG。
后来的每一年,他都足够强,强到能稳定地站在世界赛的舞台上,但又总是不够强,不够到能碾碎所有对手,包括那个永远横亘在他面前的、叫“命运”的东西。
(插一句,这个“命运”,很多时候具象化的名字就叫Faker或者GEN……)
这种持续十年的“求不得”,本身就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叙事张力。
它比那些拿了一次冠军就销声匿迹的“昙花一现”型选手的故事,要深刻得多,也残酷得多。
冠军的叙事是爽文,读完了就完了。
而悲剧英雄的叙事,是刻刀,会在你心上划一道口子,让你在很多年后,某个深夜里,还会隐隐作痛。
这就是小花生职业生涯的真正价值——他用十年的青春,为我们所有人演绎了一个最真实、最残酷的成人童话:
努力,真的不一定能换来你想要的结果。
三、我们为什么心疼小花生?因为我们都是小花生
说到底,电子竞技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个浓缩的、加速的人生模拟器。
在那个小小的召唤师峡谷里,你能看到天赋、努力、机遇、时运,以及人性中所有的光辉与幽暗。
Faker那样的人,是万中无一的。
他是那个从小到大永远考第一、工作后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财务自由还家庭美满的人生赢家。
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成不了他。
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小花生。
我们在自己的学业里、职场上、生活中,也曾有过“爷就是天”的闪光时刻,也曾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
我们也曾拼尽全力,我们也曾为了一个目标熬过无数个夜晚,我们也曾以为自己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然后,被现实一巴掌扇醒。
可能是输给了一个你永远也比不过的同事,可能是一个你永远也追不上的女孩,也可能,仅仅是输给了“时机”本身。
那种无力感,那种“我明明什么都做对了,为什么还是输了”的委屈和不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
所以,当看到27岁的小花生在采访席上哽咽,说自己悲伤到大脑宕机时,我们心疼的,不仅仅是一个即将退役的电竞选手。
我们心疼的,是那个同样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却依然咬牙坚持的自己。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他的故事,成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然后借着他的眼泪,为自己人生中那些数不清的“差一点”,痛哭一场。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小花生没能成为举起奖杯的那个英雄,但他成了我们心中那座关于“遗憾”的丰碑。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职业生涯,比绝大多数S冠,都更加不朽。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