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哈切夫斯基和沙波什尼科夫,这两位苏联红军元帅,说起来一个像是风头正劲的少壮派代表,另一个则是军中难得的“老知识分子”。但是,要说两人相互欣赏,那可差得远。事实上,图哈切夫斯基对沙波什尼科夫有着不折不扣的鄙视,到了几乎咬牙切齿的地步。
故事的主角,是在1930年代风雨如晦的苏联军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出生于俄国帝国的贵族家庭,曾是沙俄陆军的职业军人。十月革命后,他选择留下来,并在红军阵营担任重要指挥职务。靠着自己对军事理论和组织管理的尊重与钻研,他一路爬升,不仅成了红军的总参谋长,还被授予了苏联元帅军衔。在那个动辄“大清洗”的年代,就算斯大林都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与之相对,图哈切夫斯基,则是“红军的拿破仑”,年轻、锐气十足,战术思想大胆新潮,在军中有极高的人气。他主张机械化、现代化、以大规模冲击战法著名,在一众年长的苏军将领中显得鹤立鸡群。他身上,天然带着那个年代激进改革者的烙印。
这么看来,如果没什么“恩怨”,这两人按理该是并肩作战、互补长短的好搭档。但事实恰好相反。图哈切夫斯基对沙波什尼科夫完全提不起好感,还时常明里暗里地讥讽几句。要搞明白这事,有必要先扒一扒他们的“前世今生”。
先看沙波什尼科夫,其实混迹沙俄军队多年,自然了解帝国体制的玩法。到了红军这边,他虽然迅速适应,但始终带着一股“白军转红”的味道。军中流言蜚语不少:“沙波什尼科夫不会真心为布尔什维克卖命,他骨子里还是个帝国将官,只不过形势逼人,人在屋檐下。”他自己也不反驳,有时候甚至当面表示,“我只是不得已才留下来的”。这种暧昧态度,让那些从草根打拼上来的红军骨干很不是滋味。
图哈切夫斯基作为红军少壮派的旗手,可不是吃素的。他看沙波什尼科夫:一副知识分子的老气横秋,满口教条,拽着沙俄的老规矩不放,遇事更倾向于稳妥和妥协。不仅如此,沙波什尼科夫在军中还极善于周旋,和各路将领、尤其是老东家那帮“白军遗老”,关系总是若即若离,让人很难分辨他的政治立场。“两面人”“办公室里的拿破仑”这样的说法,图哈切夫斯基没少在私下吐槽他。
这背后的矛盾,其实不光是两个人打嘴仗那么简单。首先是阶级和出身的鸿沟,在苏联军队内部由来已久。红军一向讲究“无产阶级领导”,对知识分子持有天然的戒心。沙波什尼科夫正是这样一个有帝国军队高官背景的人,跟许多红色司令员产生隔阂,也算意料之中。
更关键的是,在“如何让我军更能打”这件事上,两个人几乎南辕北辙。图哈切夫斯基主张大胆创新,不惜砸掉旧有框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理论,一副要把红军打造成世界最强的野心。沙波什尼科夫却相对保守,强调苏联国情特殊,必须先把底子打牢,不能盲目求新。像机械化部队、空降兵、坦克师这些玩意儿,图哈切夫斯基热得发烫,沙波什尼科夫却总是泼冷水。这种理念冲突,落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互相打捞后腿,各种不对付。
这种矛盾,到了1937年前后,变得越来越公开。图哈切夫斯基在一份上交高层的内部文件里,直言不讳地批评沙波什尼科夫:“这个人能为任何人工作,只要能稳坐那把椅子。他既不像一个真正的红军将领,也不像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全靠着两面讨好,混了个元帅头衔。”他甚至带了几分讥讽意味:“其实你真要说他专业能力,确实不错——但当个参谋长差不多,别指着他带兵打仗。”
而且图哈切夫斯基还警告过,沙波什尼科夫这类人长时间呆在高层,对部队和苏联军队的风气会有很大损害。这番话,后来居然说中了——大清洗期间,许多“红色司令员”一个接一个落马,沙波什尼科夫反而安然无恙,一直坐镇总参谋部。凭什么?除了自身业务能力过硬,就是“做人老练”,懂得见风使舵。对图哈切夫斯基来说,这等于是亲眼见到自己厌恶的“谋士型官僚”一跃成为最大赢家,无怪乎他心下愤愤难平。
命运就是这么讽刺。图哈切夫斯基,那个雄心勃勃的“红军拿破仑”,最后没能挺过大清洗,含冤而死。沙波什尼科夫却平安无事,甚至在卫国战争期间,还一度重任在身,主导了苏军高层的重建。在莫斯科大会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关键节点,他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之相隔的,还有斯大林本人对沙波什尼科夫的高度评价。哪怕在胜利前夕,这位元帅去世,斯大林也破例以国葬规格为其送行,足见其地位和分量。
有意思的是,其他红军将领对沙波什尼科夫的评价,往往比图哈切夫斯基宽怀许多。瓦西里耶夫斯基等人始终将他视为老师,肯定其军事理论功底和对红军建设的贡献。沙波什尼科夫本人的著作《军队的大脑》,也在后来被视为苏军军事理论的重要基石。不得不说,嘴上功夫硬是强过一票“少壮派”。
梳理一遍下来,你会发现其实图哈切夫斯基的憎恶并不完全是出于私人恩怨,而是时代冲突和军队生态的必然产物。一边是理想主义、抱负满满的改革者,一边是惯于在风波中苟安、懂得自保的老资格。他俩都是那个年代的“怪物”,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谁对谁错?反正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人世风云,最怕是有心人算无心人,最能熬的,往往才是最后的赢家。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