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美航母再入地中海!俄伊动作频频,中东博弈升级,隐形战机与导弹布局成焦点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日,直布罗陀海峡,美海军“福特”号航母再次驶入地中海。甲板上摆了不少舰载机,公开画面看不到F-35C。多家军迷网站和社媒消息称,至少两架B-2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向东飞。俄媒也在转这条动向,但美方没正式披露飞行细节。先把这些放在一边,我们把关键点捋顺。然后再看各方接下来的动作。

“福特”号进地中海不算新鲜,2023年它就来过。再次进来,说明美方要把注意力压在欧洲和中东交叉地带。这样离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塞浦路斯都近,补给也方便。因为这个,美军空海联合就能更顺手。这一步既是姿态,也是准备。但这本身不等于马上要打。

说到B-2,美军常搞“轰炸机特遣队”轮换,这是老套路。飞机从美国本土起飞,飞到大西洋和欧洲上空训练,然后有时落地,有时直接返航。这次航迹还没完整公开,外界只看到向东的方向。媒体就把它和欧洲方向联系在一起。同样,美方最常用的解释是“展示随时能打到的能力”。

有人把眼下的动向,和过去那种“加油机集结、航母靠前、隐身机待命”的节奏对上号。表面看确实相似,然后容易让人往最激烈那步联想。可相似不等于复刻,每次下棋的盘面都不一样。现在乌克兰战事还在打,中东火点也多。美军也要算投入和回报,不能一头扎到底。

同一天,伊朗防务高官阿齐兹·纳西尔扎德抵达安卡拉,土方说谈两天防务合作。伊朗高级代表团突访莫斯科和明斯克。这个组合像在补供应链,找朋友、找装备。土耳其这边既要顾北约,也要顾自己边境安全。它和伊朗之间还有库尔德等老问题。所以节奏会拿捏得很细。

伊朗议员早前放话,说俄制苏-35和中国产防空导弹将交付。社媒还贴出安-124往返俄伊的航迹截图。另外,一些自媒体称“数量可观”。但到现在,双方政府都没有公开清单。俄方军工产能吃紧是事实,中方军贸有既定流程也是事实。消息能听,但要等官宣。

还有消息称,伊朗收了新一批米格-29,可能是改进型。说法是换了新雷达,能用更远程的空空导弹。如果属实,能比它手里那批老飞机强不少。型号、数量都没被独立核实。结果就是外界掌握的信息还不完整。现在更像是点状到货,而不是成体系编成。

德黑兰方面继续强硬表态。伊朗将军说,导弹射程会加到“需要的水平”。部队百分之百准备,来犯就打。这样的说法,外部看是吓阻,内部看是安民心。同时也是和美以掰手腕的话术。因为这个,外界会把它和航母、B-2的动向放在一起解读。

把镜头拉开东地中海到红海这条线仍不安生。黎以边境火箭和无人机时有出现,叙利亚、伊拉克的美军点位也常被骚扰。红海航线还在绕行,运价居高。在这种情况下,航母进地中海就多了几层用处。既能侦察,也能防护,还有临时指挥的作用。

土耳其的角色需要单讲。它是北约成员,但和俄罗斯有能源和粮食合作。它和伊朗既有贸易,也有边境安全问题。它买过俄制S-400,又在推进美制F-16V升级包。因为这个,它不太可能在德黑兰和华盛顿之间一边倒。更现实的是做桥,换筹码。

以色列的担忧点很清楚,主要盯着伊朗的核和导弹。F-35I远程打击演练常年在做。真要执行深打任务,离不开美方情报、空中加油和周边空域放行。这也是外界盯B-2和航母的原因。因为它们能把距离和支援的难点压下去。

美国对伊朗的手段一向是多管齐下。制裁、网络行动、缉私拦货、军事威慑一并推进。外界流传“驱逐400名伊朗反对派”的说法,美方公开文件暂未见完整细节。个案遣返在移民执法里常见,但是否作为打包交换,尚无证据。所以这条信息要谨慎别混成一件事。

关于“中俄要不要出手”的声音也在增多。两国公开立场是劝和止战,反对打核设施。要是火势扩大,油价会抬,航道会堵,人员撤离更难。这对很多经济体都不划算。同样,华盛顿也不愿无底线投入。所以各方现在都在控节奏,留回旋。

清晨的直布罗陀,拖船把灰色巨舰缓缓牵引进来。甲板上黄衣地勤挥旗,战机一架架挪位。塔台里有人盯着屏幕,记录风向和起降窗口。海面不大起浪,无线电里呼号此起彼伏。岸边游客举起手机,对着海峡按快门。会不会迎来一次短而猛的空袭,还是一场更长的对峙继续拉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