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俄乌战争,说到2025年9月,已经打了三年多了。起初,大家都觉得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肯定很快就能压制乌克兰。可是,没想到战事变成了拉锯战,乌克兰靠着西方的支援和一些新招数,居然能跟俄罗斯打得不分上下。
这事儿让人捉摸,是不是俄罗斯的实力出问题了?其实不是的,俄罗斯的底牌还在,那儿的基础还在,但问题是现代战争变化太快,传统军备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了。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在这些领域走得更扎实,实力已经逐渐拉开差距,根本不是俄罗斯太弱,而是我们太牛了。
俄罗斯接手苏联留下的底蕴相当丰厚,坦克、装甲车、火炮这类传统武器的数量多到让人咋舌。
战前的资料显示,俄罗斯陆军拥有上万台坦克,几千门火炮,空军装备了几百架战斗机,海军包括数十艘舰艇和潜艇。乌克兰方面,装备明显不如俄罗斯,海军只有一艘护卫舰,没多久开战就自己沉了。
照理说,这样的实力对比,俄罗斯应该轻松拿下,但实际上,从2022年2月24日开战到现在2025年9月,东部战场还在拉锯战呢。
俄罗斯最开始打算来个闪电战,把乌克兰政府一举推翻,可实际上他们低估了乌克兰人民的抵抗力,还有西方的援助。西方提供的资金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涵盖武器、情报以及训练,正是这些帮了乌克兰建立了多元的防御体系,要是没有这些外部支援,这乌克兰早就顶不住啦。
俄罗斯的一个短板就在于应对现代战事的速度比较慢。如今的战争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尤其是无人机。起初,俄罗斯对无人机的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只用来侦察,数量也不多,发挥的作用有限。
乌克兰借助西方的援助,很快就掌握了察打一体类型的无人机。2022年10月29日,他们利用9架无人机和7艘无人艇,对塞瓦斯托波尔港展开袭击。在行动中,美国的RQ-4也提供了情报支持,导致俄黑海舰队的几艘舰只受到损毁。
之后,乌克兰成功击沉了俄黑海舰队26艘舰艇,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下可把俄方吃了不少亏。原本,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在海上优势挺明显,可乌克兰巧妙避开正面交战,用无人机吸引火力,然后用导弹或无人艇进行打击,让俄罗斯应付不过来了。
俄罗斯后来才清醒过来,自2022年9月起,开始从伊朗购买上千架SHAHED自杀式无人机,还在国产化方面下了功夫。到2023年6月,俄罗斯公布了到2030年的无人机发展规划,目标是到那会儿无人机的市场规模要超过100万台,国产比例也要达到70%。
到2025年,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迎头赶上,采用光纤制导的FPV无人机,抗干扰能力强,成为乌军的难题。据报道,2025年1月,俄罗斯大量使用这种无人机,主导了战场局势。
2025年9月,俄罗斯的无人机不仅用来攻击乌克兰的油气设施,还在闯入波兰领空时被击落,表明俄罗斯的控制力出现了些问题。不过呢,整体而言,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水平还是有了不少提升的。
俄罗斯的挑战可不光是在无人机方面,不少问题也跟动员有关,人员伤亡一直居高不下,自年初以来都没见好转。征兵确实挺难的,内部腐败现象严重,维修资金还被挪用,导致装备的战斗准备程度也很差。
联合国的报告指出,俄占领区的平民被关押甚至遭受虐待,获释的人还描述了被绑缚的场景,搞得士气都受到影响。俄罗斯的军队目前补给不济,人员也不够用了,甚至还得征召罪犯来充数。
在2025年8月,乌克兰动用无人机对俄罗斯的几个州的军事基地进行了攻击,成功摧毁了一批战斗机。
在2025年9月11日,乌克兰对新罗西斯克附近的舰艇发动了袭击,而到了9月23日,又对亚速海的一艘导弹护卫舰进行了攻击,导致雷达受损。俄罗斯方面把黑海舰队的主力调到了新罗西斯克,但同样在9月23日,港口遭到袭击,相关设施也被破坏。
说到咱们中国,这差距就显现出来了。不是夸大,咱们在现代战争准备方面,远远领先俄罗斯。俄罗斯吃亏的地方,咱们早就有所准备。用无人机来说,中国的翼龙、彩虹系列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还出口到全世界。
2022年8月,台海那场演习中,解放军展现了无侦-7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组成编队监控海域,实时掌握舰艇动向。攻击-11隐身无人机模仿饱和打击,具备自主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在珠海航展上,电科集团展示了200架无人机蜂群,利用算法实现自主编队,目标分配,成功完成诱饵包抄任务。
不仅数量上厉害,指挥体系也拽到不行。咱们把AI融入到OODA循环中,观察、判断、决策、行动都靠AI来搞定。朱日和基地的云端兵棋系统,模拟台海、南海的攻防演练,AI扮演蓝军,经过百万次推演,不断优化战术。
2023年东部战区的演练中,AI凭借卫星图像、电子侦察和舆情监测这些数据,只用了3分钟就锁定了敌方指挥所的位置,随机生成了三套打击计划,效率远远超过了人工操作。同时,国防科技的大脑系统结合脑机接口,让指挥官只需用意念就能调取和掌控战场态势图,操控变得轻松又迅速。
芯片可真是关键货,俄罗斯遇到西方禁运,芯片供应一断,就挺吃亏的。中国在自主研发上拼劲大,华为的昇腾910B已经实现量产,中科院的寒武纪类脑芯片也有了突破,上海壁仞科技还在跟英伟达的GPU比拼研发呢。
用举国体制来攻坚,避免“卡脖子”问题变得至关重要。中国军方和华为、阿里云一块搭建智能作战云平台,发展5G+边缘计算的自主生态圈。到了2025年杭州亚运会,可能会用到AI裁判、无人巡逻啥的,这些军民两用的技术都挺厉害。这条路子是咱们的独特优势,靠民用推动军工,效果还挺显著。
航天科技集团腾云空天无人机的规划是跨越大气层进行智能作战,而浙江大学的脑机实验也能让士兵的反应速度提升30%。这些布局一看就是在为未来可能的冲突提前布局,增强咱们的战略优势。比如无人艇堵海峡、AI伪造敌方指令、脑控无人机进行盲打,这些技术都逐渐浮出水面,已经有点眉目了。
俄罗斯的教训让咱们得到不少启示啊,现代打仗可不光比拼那些硬件装备,体系和智能化更关键。俄罗斯以前因为兵力不足、指挥不够聪明、芯片供应出了问题,这些咱们都积极避开了。到2030年前,俄罗斯还想着追赶无人机,但内部问题让他们难以如愿。咱们中国加强军民融合,算法高手和装甲兵合作紧密,硅基智能和碳基智慧两手抓,这才真能把胜算拿在手里。
俄乌冲突堪称现代战争的典范,也被誉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战争,前线70%的伤亡都跟单向攻击无人机有关。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上空频繁出现弹药,既用来侦察、当间谍,也用来打击目标。乌克兰的蛛网行动,到了2025年6月,用无人机袭击俄方基地,揭露了美国的弊端,但同时也让无人机的威力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