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1991年那会儿,世界还没那么“平”,互联网也还是个稀罕玩意儿。
咱们这边,大伙儿正热火朝天地搞经济建设,突然,中东一声炮响,海湾战争开打。
起初,很多人估计还搬着小板凳,嗑着瓜子,准备看一场萨达姆“百万雄师”对决“西方列强”的好戏,结果,戏是看了,但看得人后背发凉。
那哪是打仗啊,简直就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现场直播。
电视画面里,美军的F-117隐形战机,那造型,科幻得跟《星球大战》里蹦出来似的,大摇大摆飞到巴格达上空,伊拉克的雷达全程“梦游”。
紧接着,“战斧”巡航导弹,跟装了GPS导航的快递小哥一样,精准地钻进人家指挥部大楼的窗户。
这场面,别说当时的伊拉克军队,就是搁咱们这边的军事专家,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42天,仅仅42天,伊拉克号称世界第四的军事强国就垮了。
联军那边,伤亡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据说美军出发前带了两万个裹尸袋,纯属浪费感情,最后连零头都没用上。
这事儿传回来,对咱们的冲击力,不亚于一场12级地震。
要知道,当时咱们的家底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升级版。
空军主力是歼-7、歼-8这些二代机,陆军还是“五对负重轮”的59式坦克挑大梁,指挥靠吼,通讯靠抖。
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人海战术”和“钢铁洪流”,在那场高科技战争面前,脆弱得就像纸糊的老虎。
人家根本不跟你玩地面肉搏,直接在你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用信息技术把你变成了“瞎子”和“瘸子”。
这场战争,就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把我们浇了个透心凉。
也正是这一仗,让我们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现代战争,打的不是人,是钱,更是科技。
美军的“狠毒”不在于杀了多少人,而在于它那种全新的作战方式——“体系作战”。
天上有卫星盯着你,空中有预警机指挥,地上有精确制导武器,整个战场对你而言是单向透明的,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
这种打法,已经超出了我们当时的认知范畴,完全是一种“降维打击”。
怎么办?
凉拌是不可能的。
咱们这个民族,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就此拉开序幕。
以前舍不得花的钱,现在咬着牙也得往国防科研上砸。
以前觉得不重要的领域,现在成了重点攻关项目。
你美国不是有航母战斗群,全世界横着走吗?
行,我们搞反舰弹道导弹,专门给你量身打造“航母杀手”——东风-21D。
你不是有隐形战机,来去无踪吗?
好,我们自己研发歼-20,你有的,我也要有。
你搞信息战,那我们就成立自己的战略支援部队,在网络和太空领域跟你掰掰手腕。
从“辽宁号”航母的入列,到国产航母“山东号”的服役,再到电磁弹射的“福建号”下水;从055型万吨大驱的批量下饺子,到歼-20、运-20、直-20的“20家族”集体亮相。
这三十多年,我们几乎是在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追赶着世界先进水平。
当然,光有“坚船利炮”还不够。
最近的俄乌冲突又给我们提了个醒,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是后勤,是信息流。
光有先进装备,没有与之匹配的作战体系和后勤保障,一样会打得很难看。
所以说,路还长着呢。
海湾战争那面镜子,我们得时常拿出来照一照。
摸清了对手的打法,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想要赢得尊重,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