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落毛凤凰不如鸡?离开央视9个月后,现在看李七月,董卿当初没说错

当央视主持人李七月从热门节目《等着我》中突然消失时,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说她得罪了高层被“发配”,有人嘲讽“落毛凤凰不如鸡”。 九个月后,人们发现她没有消失,只是脱下了高跟鞋,换上了胶鞋,从华丽的演播厅走到了田间地头。

李七月出生于1987年,老家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普通家庭。 她从小就对播音主持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2010年,她开始了主持生涯,在辽宁卫视早间新闻资讯节目《第一时间》担任主持人。

2011年,李七月参加第六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优秀奖。 一段即兴古诗演绎惊艳全场,评委董卿当时评价她的表达“有温度,有厚度”。 这次比赛成为她进入央视的敲门砖,她随后加入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担任出镜记者。

作为外景记者,李七月的足迹遍布中国偏远地区。 她需要扛着沉重的设备上山下乡,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 几年时间下来,她走过了上千个村庄,这段经历让她更加了解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

2018年10月,李七月接手主持央视寻人公益栏目《等着我》,担任寻人团团长。 在这个节目中,她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而是成为情感纽带。 她常常与嘉宾一同落泪,用最实在的话给人带去温暖。 观众评价她“不像主持人,倒像自家闺女”。

2019年,李七月再次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获得文艺组铜奖。 董卿在点评中称赞她“符合对文艺类主持的想象”。 正当大家认为她将在央视大放异彩时,她却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实际上,李七月被调往了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CCTV-17]。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降级”,甚至猜测她是不是得罪了台里的“大佬”。 农业频道的办公室在央视老楼地下室,与她之前工作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在农业农村频道,李七月主持《大地讲堂》节目。 她需要自己联系农户,经常提前三天住进村支书家适应环境。有次拍摄冬小麦防冻内容,她在零下十度的地里站了六小时,回酒店发现膝盖肿得脱不下裤子。

她迅速适应了角色转变,不仅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政策,还用流行音乐元素诠释乡土文化。 在节目中,她徒手挖红薯、学开拖拉机,裤腿经常沾满泥土。 一位农业专家透露:“央视派她来农村频道是深思熟虑的。 现在乡村振兴需要既能‘上接天线’又能‘下接地气’的主持人,她的基层经历太宝贵了”。

转岗后,李七月的微博粉丝从126万掉到41万。 私信内容从“姐姐好温柔”变成“你怎么混成这样”。 有次直播卖苹果,弹幕飘过一句“过气主持人”,她盯着屏幕看了三秒,然后继续介绍糖心形成原理。

离开央视主流视野后,李七月没有签约任何经纪公司,也没有接商业代言。 而是悄悄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专门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搭建“阅读角”。 她翻山越岭为孩子送去书籍和物资,抽空给孩子们上“故事课”。

2022年4月,她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了“老物件故事征集”,邀请网友分享家里老物件背后的回忆。 许多人响应活动,有人晒出爷爷传下来的旧钢笔,有人分享妈妈结婚时的缝纫机。

李七月会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还会挑选一些故事,用她标志性的温柔声音录成音频。 这些没有华丽后期的音频,就像朋友在耳边聊天,意外收获了百万播放量。

现在她的生活节奏已经完全不同。 每周有三天在出差,四年时间里她走过97个县,帮农户卖出230万斤农产品。 这个数字,比她在《远方的家》五年跑的景区还多。

有回哈尔滨老家,邻居老太太拉着她说:“在电视里看见你帮老张家卖大米,比春晚还亲”。 在甘肃一个贫困村拍摄时,她蹲在玉米地里跟老农算收成账,老农随口说:“这闺女比咱村会计都懂行”。

她的直播间主要教人挑菜,偶尔发些种地视频。 比如教大家选新鲜黄瓜的方法:摸表皮有刺、掐断不渗水就是好菜。 这种实用内容让粉丝觉得亲切,点赞比明星直播还多。

她在直播间说过,现在不用化浓妆、穿高跟鞋,也不用担心说错话被罚款。 以前当主持人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现在自己直播时间短,还能帮农民卖货。 农业直播收入可能不如从前,但单场带货量能达到五万左右,足够养活团队。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最近网上流传她和初中同学探望老师的视频,画面里她穿棉袄在雪地里笑,完全不像当年主持《等着我》时的严肃样子。 有老观众感慨这就是命运转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李七月曾在短视频里开玩笑说:“我没失踪,就是换了个地方种种地而已”。 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来说,最大的舞台从来不在别人的念叨里,而在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地方。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