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7段录音掀《繁花》幕后,王家卫直言唐嫣很装、刘诗诗粉丝争台词,剧本归属争议发酵

青年编剧古二在小红书释出7段涉王家卫与秦雯的录音,爆出“唐嫣很装”“刘诗诗粉丝争台词”等,随即部分视频被屏蔽、剧组再度警告

10月31日一早,IP显示在新加坡的古二连发“会议纪要”式录音,总时长超一小时,直怼《繁花》创作台前幕后

录音里不止有剧本讨论,还有几句让人皱眉的“片场评价”,一度把微博热搜推到沸点,说白了,这不是单纯的八卦,更像一场创作权与隐私边界的拉扯

先看最刺眼的那句:王家卫在安排与唐嫣沟通时,突然说“唐嫣很装”,并要求先让外贸老师到场、让团队“暖场”

这句“很装”在录音里的语境是人物沟通的策略提醒,不代表全部原话的完整语境,但话一出,情绪立刻被点燃,演员和导演之间那层微妙的互相试探,一下子被摊开在台面上

另一条线来自秦雯,她谈到《流金岁月》拍摄期间,刘诗诗粉丝在社交平台投诉角色台词被分给倪妮,甚至艾特编剧与官博

秦雯在录音里判断,拍摄中的台词外界不可能知道,怀疑是演员团队释放消息形成舆压

这一点目前没有当事双方公开回应,真实性仍需谨慎看待,但背后的操作逻辑,圈内人应该不陌生

录音里还绕回《繁花》,他们多次提到陈道明,甚至考虑让他演“爷叔”

秦雯说陈道明爱改台词、长段台词记不住

而此前9月22日的录音中还提及他觉得接王家卫的戏“危险但心动”

说白了,这是戏骨与作者气质碰撞的老话题,创作自由与表演习惯如何磨合,每一部戏都是重新做题

还有一句“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的点评也被收进了录音,属于片场人事观察的那种话

但这种只凭片段流出的评价容易失真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偷录并剪辑发布的内容不等于完整语境,别把茶歇闲聊当成定性结论

别忘了,古二这个曝光不是第一次

早在9月22日,他就放出秦雯吐槽“掉书袋”的录音,引发初轮争议

9月23日晚,《繁花》剧组发布声明,直指古二偷录私人对话并“加工后非法公开”,认定属于严重侵犯隐私、违反职业伦理

这条声明到现在还是舆论的锚点,隐私与维权,到底谁先越线,争议没有停过

平台也动了手

古二此前的微信号“古二新语”因违反《互联网用户公共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被停止使用

这次小红书新号发布后,部分视频很快被屏蔽

节奏几乎是“发—热—收”,平台政策和热点传播几乎同步奔跑

更硬的冲突其实在剧本归属上

古二称《繁花》中大量重头戏份是自己所写,却没得到编剧署名

他把这批录音当作佐证,认为剧组“侵吞成果”

而《繁花》剧组目前只就偷录与隐私问题表态

并未对署名归属作出公开细化回应

这就把问题卡在“行为是否合法”和“成果归谁”两条线上,既考验舆论耐心,也需要法律的慢节奏

说句实在话,影视行业里最怕的不是意见不同,而是边界模糊

偷录私人对话并外放,可能触及《民法典》下的隐私权保护;

涉及创作成果的主张

又可能牵连著作权归属与署名规则

有业内人士提到,这类复合争议比单一抄袭更难解,因为一边是道德红线,一边是合同与版权的细则

我在办公室听到同事一边刷热搜一边嘀咕,“一句‘很装’到底算不算定性?”

这问题很生活化,但答案其实很专业:未经同意的录音,传播时天然有语境断裂的风险

尤其是创作讨论里的口头评估,本就带着即时性和情绪色彩

创作者需要直话,但直话不一定能经得住公域放大

更扎心的是,艺人商业价值也会被舆情牵着走

唐嫣、刘诗诗、陈道明、游本昌这些名字,都是招商与口碑的重量级

一旦评价在公域里“定格”,后续项目和代言方会更谨慎

影响远不止一条热搜

从商业视角看,剧组的保密与沟通机制,可能因此升级

换句话说,这次事件是一次行业“照妖镜”

它让我们看到创作台前幕后真实的拉扯,也提醒所有人,争议该用法律和合同解决,不该靠偷录和放料

这不是站哪边的问题,而是守哪条线的问题

接下来72小时的看点很清晰:涉事艺人是否回应、平台是否进一步处理古二的新号、剧组是否就编剧署名与剧本归属补充说明

如果有新的录音放出

别忘了先问一句:来源合规吗、语境完整吗、能否经得住法律层面的审查

为数不多能确定的是,这场风波已经从“谁说了什么”转向“谁拥有什么”

情绪会过去,但归属要落地

在创作这件事上,尊重边界是安全感的起点

也是行业能走远的底线

等到真相被正规流程厘清,所有爆点才算真正对齐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