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山推递表港交所,券商扩阵容,还债压力大

刚刷到新闻,山推股份这一波真不一般,眼看递表港交所刚半个月,坐不住了,扩编了券商阵容,连中信里昂、建银国际金融、中泰国际证券都拉上来协调。不管你信不信,这气势直接把大家的注意力吸走,要说“推土机一哥”,这次是真的拼了。

搞IPO这事儿,套路大家看多了,往届上市公司无非凑热闹蹭资本。山推可不一样,跳出来就是两条路都得走,一边冲击海外市场要扩大影响力,一边头顶资金紧张就要解决燃眉之急。山重建机收购花的18亿多刚落地,账上的钱也就12亿出头,短债压着,谁不催还?明面上是全球化进军,背地里全是还债、延长供应商账期,很多人都懂,这就是不得不快跑。

这些年,国内工程机械卷到天花板,山推这身国企皮,市场起点高了一大截。问题是规模和盈利对资本市场不是谁家老大说了算,板块赚钱空间才摸得着资本的心,眼下利润增速直接放缓,连业绩发布会上都把降本增效挂嘴边。今年计划节省下5.2亿,设计采购工艺哪里能省就省。说实话,省钱这套路以前也看过,但这一轮明显玩得有点狠,采购降得最多,感觉都是在跟兄弟单位玩资源自循环。技术升级、智能化全球都在搞,山推偏要缩设计工艺预算,能不能保证未来的技术壁垒,说那是真话只能看后面了。降本确实能拉业绩,可长远呢?

说到这个采购降本,不得不提山东重工系。山推在全国是推土机数一数二,全球不弱,但和山东重工搭一起更像个配件。山东重工布局里,各路兄弟公司串成一张大网,潍柴动力就是例子之一,2021年山推给潍柴定向发股票,潍柴成为山推第二大股东。山东重工和潍柴一起握着超40%的股权,对山推可以说说管就管。

买卖双方都是自家兄弟,山推对山东重工依赖没边,既是最大客户,又是最大供应商。最近两年,山推卖给山东重工的收入占到8.7%,采购数更高直接能达到24.1%。采买降本策略根本就是用自家人资源互采,资金流也高度绑定。

最秀的还不是这里。山推的资金管理方式,一边把钱存到山东重工控股的财务公司,每天最高存款能到27亿,另一边又从财务公司借钱。刚查完账,短期借款9.5亿,其中有一大半就来自财务公司,还要外面银行借款再付高额利息。这种自存自借的风格,有朋友调侃都凑成内部循环体系了。市场上的疑问摆着,存的利息能不能盖得住贷款利息,为什么银行还这么高息借款,山推还真没给出明显解释。很多投资者也是追着公司问,有些回复还没出来,大家都在等。

聊海外市场,山推这几年确实不再只盯国内。从A股转头港股,想要更强全球化。过去国内房地产投资、基建下滑,造工程机械的需求不如预期,自己局限中国市场竞争未必能扛住。于是,海外业务成公司增长主力,拿出来数据,海外收入比例已经飙到55.7%,成了大头。公司也在加紧印度尼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等地建子公司,扩海外阵地。

但谁都知道,现在全球大环境风高浪急。不止技术,地缘政治影响让俄罗斯市场业绩折了一大截,管理层都承认冲击明显,只能加码去做非洲、东南亚这些相对安全点的市场。建设子公司,要钱,能不能回收,也都要看实际。收购山重建机用了18亿,资金压力跟着水涨船高。资产报表,保证金占大头,可支配资金只剩下12亿,短债近10亿,压力直接给到供应商。管理层都说了,先延长供应端付款周期,把资金流绷得更紧。

招股书摊在桌面,贸易应付款和应付票据顶到82亿。对投资者而言,这就是典型的“周转为王”,钱没到账,供应链先扛着。公司把IPO募资的钱的用途说得很清楚,港股融资优先要还4亿的银行贷款,还债优先级摆最前头。

资本市场会不会买单没人敢说死,眼下A股港股都在等风来。只要IPO能成局,资金链能扭转,山推可以继续沿着海外扩张路线走下去。但如果资金不到位,国内市场又迟迟回暖不了,自家人循环腾挪毕竟有天花板。工程机械行业进步全球化转型,咬着利润不放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未来日子能不能靠技术变革抢一波新增长,看公司接下来怎么选路。

各路网友也在留言,调侃山推内外循环像套娃,但有人支持,觉得国企资源调度有优势。说实话,大型国企做得这么透明,愿意直接亮出关联交易、财务细节,不管什么目的,已经比很多企业敢得多。大家都在看,这步棋能不能走出新路子,能不能在技术智能化潮流中扎稳脚跟。能顶住还债压力,能把海外市场突破做实,资金关键一步就看港股投不投票。

作为财经作者,已尽最大努力分析与归纳。文章为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积极健康价值观,如发现表述不妥或有侵权,请及时反馈平台,小编会认真核查处理。写文不易,多多留言点赞关注,祝大家工作顺心,生活飘红。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