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牌桌,一夜之间被掀翻了。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大马士革的权力更迭、阿萨德政权的轰然倒塌时,另一场同步进行的军事行动,却更像是这盘大棋的幕后操盘手。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话说得很直白,他声称正是以色列对哈马斯、真主党和伊朗的持续打击,才触发了阿萨德的垮台。他用了一个词——“重塑中东”。这个词,听起来野心勃勃,也让整个地区未来的走向,充满了血腥味。
这事儿来得突然,但对以色列来说,绝不是一场意外。就在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发动总攻之前,以色列的战机就已经在叙利亚南部“预热”了。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保护那里的德鲁兹人,顺便警告一下叙利亚新政府的武装,别靠近以色列边境。
这些看起来只是日常的边境摩擦,但当大马士革城破,叙利亚陷入无政府状态的权力真空时,以色列真正的目标露了出来。以军发动了堪称毁灭性的大规模空袭,打击范围覆盖叙利亚全境,目标只有一个:防空系统。
以色列军方得意地宣布,他们摧毁了超过90%的叙利亚地对空导弹。这个数字意味着,不管未来谁在叙利亚当家作主,这个国家在天上基本就是“裸奔”状态,再也无法对以色列的空军构成任何实质性威胁。
内塔尼亚胡的“重塑”计划,可以说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一石三鸟”。第一只鸟,是边境安全。叙利亚南部紧挨着戈兰高地,是以色列的心病。现在把叙利亚的防空打残,等于在自家门口建立了一个绝对安全的缓冲区。
第二只鸟,也是最重要的一只,是伊朗主导的“抵抗之弧”。这个词听着挺唬人,说白了就是伊朗通过叙利亚这个盟友,把自己的势力和武器输送给黎巴嫩真主党,形成一条从德黑兰直通地中海的什叶派势力带。
过去几个月,以色列在加沙把哈马斯打得元气大伤,在黎巴嫩跟真主党打得不可开交,现在又直接把“抵抗之弧”的中间一环——叙利亚,给彻底敲断了。这条弧线,至此可以说基本被物理拆解了。
这也就引出了第三只鸟:把伊朗彻底孤立起来。当叙利亚这个战略屏障消失,哈马斯和真主党这些代理人自顾不暇甚至可能反目时,伊朗就成了光杆司令。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伊朗,眼看着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外部防线瞬间崩塌,最重要的盟友没了,自己直接暴露在宿敌的枪口下,你会怎么想?以色列军方放出风声,说可能要“定点清除”伊朗的核设施,这在以前听起来像吹牛,现在却让人后背发凉。
被逼到墙角的伊朗,手里的牌已经不多了。最大的可能,就是把心一横,直接在核武器的道路上狂奔,甚至搞一次核试验,用这种终极威慑来保命。中东的核阴云,从未像现在这样浓厚。
更别提美国那边,特朗普2.0上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那个对伊朗极限施压的老熟人回来,只会给以色列的冒险行动火上浇油。
美国那边的反应,基本在预料之内。白宫发言人轻描淡写地表示,以色列空袭叙利亚是“自卫”。这种拉偏架的姿态,是几十年来的老传统了,目的还是想在中东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撮合以色列和更多阿拉伯国家“建交”。
但问题是,以色列这种把邻居往死里打的做法,真的能换来和平吗?恐怕只会让本就紧张的局势更加激化。
中国的看法,则完全是另一个维度。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话说得很清楚: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尊重,不能再干火上浇油的事了。
外长王毅的观点则点透了本质:“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不应该成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别老想着当棋手,该让这片土地的主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对外部势力“重塑”计划最直接的回应,也是对地区国家战略自主的声援。
以色列通过这一系列操作,看似赢得了战术上的巨大优势,但它真的赢得了安全吗?一个被彻底打烂、充满仇恨和动荡的邻国,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是福音。以色列的“重塑”,更像是在一个已经满是裂痕的火药桶上,又凿了几个洞。
说到底,中东所有问题的根,还是在巴勒斯坦。只要这个核心矛盾不解决,只要巴勒斯坦人的基本权利和建国诉求被无视,任何所谓的“新中东”格局,都不过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海市蜃楼。推动停火,回到谈判桌前,让地区人民自己解决问题,或许才是唯一能避免这片土地坠入更深渊的办法。